张静“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

张静“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

ID:42797952

大小:10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2

张静“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_第1页
张静“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_第2页
张静“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_第3页
张静“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_第4页
张静“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静“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雷格瑞事件”引出的知识论问题[1] 张 静 吉尔兹在他那篇有影响的论文“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2]中讲述了巴厘岛村民雷格瑞事件。雷格瑞由于不满村议会未采取措施把他出走的妻子找回来,拒绝担任村议会轮值的义务,于是他被村议会驱逐、失去了房产,最后染上精神病,没人理睬,成为流浪汉。作者意在通过这个事件说明,虽然根据外部法律,雷格瑞的村民资格应当受到保护,“即使一定要惩罚他的话,也必须改变方式”,但巴厘人根据自己独特的意义构想和知识体系解释雷格瑞的行为,恪守自己的规则处理这一事件。这种解释和处理并没有受到外部知识体系的影响:根据村中规则,雷格瑞拒绝自己对

2、村公务的责任,理应剥夺其在巴厘岛的“村民”权利(吉尔兹,1994[1983],页87-88)。      这是一个具有独特性(distinctive)的解释逻辑,吉尔兹称之为“地方性知识”,以区别于其它的知识形态,特别是实证论者假定的“普遍性”知识形态。在他看来,知识的性质是地方性的、多元的,因为人们生活所凭借的符号系统是特定的、地方化的、分殊性的,借助这些符号系统的作用,意义结构才得以形成、沟通、设定、共享、修正和再生。这个系统的作用,是甄别日常行为的意义和类别,地方性知识力图维持这些特定的意义系统。并根据它去组织行动(同上、页91、92)。作者指出,在这里,

3、事实(事件)本身传达的意义是独特的,无法运用外部的一般性规则进行“客观反映”,在他者的知识体系中理解这些事件是困难的,甚至往往会出现错误,那么正确的认识途径看来只能是,运用巴厘岛人自己的知识系统,去理解他们的“事实”(事件)。      这种推测在作者的别一篇文献中得到证实。在“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论人类学理解的本质”一文中,吉尔兹这样写道:      “人类学的分析就是力图按照事物的本原结果所呈来操作,而不是按人类学家在心灵上所认其为应当如此、或需要如此的结果而操作。这样来看,可以减去——以文化持有者的观念来观察事物——这一原则的神秘气氛”(吉尔兹、2000

4、[1983],页74))。[3]很清楚,吉尔兹提出的是一个观察描述社会事实的知识论原则:阐释必须遵从叙述的原始含义,并以一种可追溯的话语形式出之,以便在必须要的情况下,能使其原汁原味地复原(王海龙,2000,页46)。[4]按照这种原则理解“雷格瑞事件”,正确的方法就应当是,回到巴厘岛文化的知识系统中,运用他们的认识途径和分析逻辑——比如他们自己关于罪恶、对错、权利和责任的界定、分类、及建立其上的各种规则等等——作为描述事件的基本理路。文化人类学者将这种方法称为emic方法(fromthenative`spointofview-Malinowski),并认为这样

5、得到的认识,与另一种途径——采用外在标准的实证方法(对应于上述emic方法,被称为etic方法)——的结论不同。emic方法反对研究者所谓的“中立”、“客观”、“远距”角色,认为这角色本质上仍危害是,运用研究者自己的框架去分析一个可能是不相干的事件。而正确的认识方式,应该是从对象本身的精神世界和知识系统出发,突出事实的显微性(深度描写)和真实性,屏弃现代理性论者那种居高临下的,全知全能的、对于一般事物的总体描述(大叙事)(利奥塔,1984,转引自王海龙,页42)。以雷格瑞事件来说,实证论者的“大叙事”框架是“传统与现代”、“愚昧与文明”、“落后与进步”,因而在他

6、们看来,雷格瑞的要求尽管不妥,行为亦未必值得称道,但他因此受到处罚也不分正,这说明巴厘岛奉行着一种“不文明”的法律规则,他们处在一种“不开化”的传统状态中。而吉尔兹指出,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文明”是一个外来的标准,并不是巴厘人自己的,要了解这个事件的原委,应该进入巴厘人自己的内部眼界,把立场放在该文化的观念逻辑——14即地方性知识内,才能得到更为真实的理解。任何外在的原则都无法理解这个地方性事件,当然也无法作为判断该事实(事件)的尺度。emic方法:矛盾的认识论原则emic方法显然是建立在两个假定基础上的。第一,对于认识事实而言,采用事实中的行动者自己

7、的认识方式更为正确:“没有人能比当事者自己更清楚自己,一个人必须有到溪流中游泳的经验激情,随后他才能有这种幻觉经验”(吉尔兹,2000[1983]、页74);第二,认识者应当进入被认识对象的思想体系中去,通过他们(内部人)的观念逻辑理解他们的行为,而不是用研究者(外部人)的观念逻辑理解他的行为。这一点正是阐释方法致力而为的事业:“在每一个社会研究个案中,我都试图竭我所能去释其真谛而不仅以局外人自况,……竭力搜求和析验他们的语言、想象、社会制度、人的行为,等这类有象征意味的形式。通过这种研讨判析,来验证每一个社会中人们,是如何在他们自己人中间表现自己,以及如何向外

8、人去表现自己”(同上,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