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3月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3月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ID:42790043

大小:217.2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2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3月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3月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3月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3月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3月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3月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15级高三下学期市“二诊”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n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但人不易知,各人有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北宋大史

2、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学上之造诣与精神亦不同。诸位治史学,不懂得所谓史学家其人,试问如何做得一史学家?读古人书,须能如面对亲觌,心知其人。懂得了古人,像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才能走进此学术园地。此所谓“把臂入林”,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也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到古人之血脉精神,以及他们间学问之传统源流。自己才能参加进此队伍,随着向前。否则读书虽多,所得仅为一堆材料,只增长了自己一些意见。古人是古人,传统是传统,与我全不相干。如此般做学问,尔为尔,我为我,各自拿到一堆材料,各自发挥一套意见,在人与人间,则绝无关糸,绝无内在精神之

3、传递与贯彻,交流与影响。此种学问,其实全是假的,并非真学问。诸位今日治学,多蹈此弊,在学术传统上尚无知识可言,而尽忙着找材料,创意见,想自己出锋头。那实在要不得!讲学问则必讲其源流承接,此中有人之与人之精神血脉,务要臻于“意气相投”境,此是学问入门后之事。徒知读书,只如听说话。听人说话,却不知那说话的人。读人所苦书,却不知那著书的人,如此则仅成为死学问,死知识,只是一堆材料。如欧阳永叔与王荆公,其文皆学自韩昌黎,但欧、王两家文字精神意趣各不同。我们读韩、欧、王三家文,应能分别出此三家之异在何处一、同在何处。欧、王两家之学韩,各

4、由何处入,又各由何处出。应能从此三家文字“想见其为人”o应使韩、欧、王三家之精神笑貌、意兴情趣,历历如在目前。虽在我口里说不出,却要在我心里深深确有此想象。又如读_晚明三大儒著作,也须从其著作透过去了解其为人。于此三家之面目精神各不同处,须能活泼如呈现在我目前。当知学术有血脉,人物有个性,一家是一家,一人是一人。若不能明白分辨出,即证对彼无所知。学问到此境界,始能与古人神交于千载之上。否则交臂失之,当面不相识,只听人闲说话,哪里是学问!我们的先一步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此即上面所讲“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之一项。现

5、在所讲则是要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即是“以自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之一步。此一步工夫较难,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诸位当知,一本书之背后,有此一个人。一门学问之背后,有此一位专门名家之学者。学问倘至此步,始可谓懂得了做学问。—到此已是“升堂”境界,已能神交古人,恰如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那是何等的欢乐愉快呀!上述第一步是“从师治学”,现在第二步是''升堂”了,乃是“从学得师”。如此,才能说有了师承,才不是跟着前人走,而是与前人同道而行。诸位今日一心只是要创造,却不在想从师受学,从学得师。也不是要

6、与人同道,只是想前无古人,别创一格。如此用心,则决非所谓学问之道。(摘编自钱穆《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做学问,既要研究学问,又要研究做学问的人,如果君做学问的人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心灵上的对接,便不是真学问。B.“把臂人林”是说阅读他人学问之书,犹如面对写书人,真切感受其人。唯其如此,方能领略其掌问的真谛。C.单纯阅读书籍只会获得一堆材料,增加一些见识,难以让自己与他人的学问融汇,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D.作者认为如果治学者不关注做学问的人,就会对古人的血脉精神了解不足,

7、缺乏内在精神上的传递与交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以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的比较为例,证明做学问的人在智慧、境界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其所做学问的差异。B.“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作者如此言说的目的是要启示读者重视“把臂人林”精神的践行,最起码口身要感到心知其人。C.欧阳修、王安石都学习韩愈,但三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作者以此例意在证明讲学问既讲源流承接,也应研究做学问人的不同。D.做学问达到“升一堂”境界,就像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Z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作者以此來阐释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

8、,注重礼节。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术有血脉,不单指学问的相连相成,也指人与人精神上意气相投,阅读古人治学之著作,要真切感受治学者的面目精神。B.所谓“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就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要想有此工夫,则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