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69338
大小:37.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1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陆9井区油藏流体连通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点,但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西北缘克夏断阶带的姪源全部来自风城组,晚印支期是主要成藏时期,燕山运动对早期形成的油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破坏作用。盆地腹部地区的煙源为上乌尔禾组与风城组,众多油气藏形成于燕山运动中晚期至喜马拉雅运动期。南缘山前断褶带的主要姪源为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和白垩系湖相泥岩,现今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为晚喜马拉雅运动期.早期来源于二叠系的油气藏被晚期强烈造山运动改造得面目全非,但也有残留;东部隆起区主要油源为平地泉组,成藏期比较单一,为燕山运动准I®尔盆她陆梁油田陆9井区油藏流体连通性研究刘翠敏廖健
2、德赵增义戴文英(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834000)20世纪80年代后期,石油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逐步拓宽,由单纯的绘源岩地球化学研究逐步向油藏及开发方面的研究转移,通过应用地学和化学知识,研究油藏评价、开发等问题。在油藏地球化学中,油藏的连通性判别主要是研究油藏流体的连通性,而不是岩性连通性,并根据油藏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来判别。主要手段有原油总体组成变化、油田水组成变化和气相色谱指纹法(侯读杰等,2001)□色谱指纹分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油藏井口原油色谱指纹化合物组
3、成的变化来判别油藏流体在纵向、侧向上的连通性。本文通过对准瞩尔盆地陆9井区油田相同层位及不同层位的原油样品进行相同实验条件下的全油高分辩色谱分析,在精细对比研究和大量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Ml"5之间的支链烷烧、环烷绘和芳疑等11对色谱指纹参数并绘制成表征气相色谱指纹分布的星状图同时结合该区地质和物性资料成功的判别了油藏流体在纵向和垂向上的连通性。It陆9井区白垩系A砂层组和B砂层组油藏原油物性差别较大。从全油高分辨色谱图和绘制的星状图上我们发现,A砂层组和B砂层组原油高分辨色谱图差别较大,A油藏原油生物降解
4、较严重,大部分正构烷绘被降解了,而B油藏原油生物降解较A油藏原油要轻,只有部分正构烷姪被降解。从原油指纹星状图看,A油藏原油的1、2、7号峰对峰高比值明显高于B油藏原油的,而A油藏原油的3、4、5、6、8、9号峰对峰高比值明显小于E油藏原油的,说明陆9井A砂层和B砂层是不连通的,附和陆粱地区白垩系油藏砂体横向及垂向上变化较快,具有“一砂一藏"的特点。从原油高分辨色谱图外貌上我们看到陆9井区C油藏和D油藏略有差别。但从色谱指纹星状图上看C油藏和D油藏原油中部分环烷绘和异构烷桂差别较大。如陆9井C油藏和D油藏原油在第
5、一峰对比值分别为1.49和K06,7号峰对峰高比值分别为0・75和1.05等。陆103井C油藏和D油藏原油在第一峰对比值分别为1・60和1・08,9号峰对峰高比值分别为2・47和0.60等「说明陆9井区侏罗系(C和D)油藏流体在垂向上是不连通的。从地质资料上看,陆9井区侏罗系C砂层和D砂层之间有45m的泥岩层形成很好的盖层和隔层,使得该区侏罗系C砂层和D砂层之间不连通。另外,该区侏罗系C砂层和D砂层的物性待征也不相似,侏罗系C砂层的平均孔隙度值和平均渗透率值都小于D砂层组的。C砂层组平均孔隙度值变化范围在13.0
6、7%~13・47*之间,渗透率值变化范围在3.81X10'3从m~3・96治之间;D砂层组平均孔隙度值变化范围在16.08%~20・45*之间,渗透率值变化范围在1531x10^^111-68.20^^^之间。C砂层试油普遍为油水同层,而D砂层组试油通常为油层,说明它们不属于同一油水系统。表明该区侏罗系C砂层和D砂层在垂向上是不连通的。陆9井区侏罗系西一砂层组、西四砂层组油藏原油总体组成在横向上变化不大。原油色谱图外貌也比较相似。从星状图上我们看到陆9井区侏罗系C和D砂层组油藏流体在横向上色谱指纹星状图几乎完全重
7、合,说明他们在横向上的连通性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