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杭州教研网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杭州教研网

ID:42768536

大小:313.31 K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9-22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杭州教研网_第1页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杭州教研网_第2页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杭州教研网_第3页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杭州教研网_第4页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杭州教研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杭州教研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焦建英博士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8年11月18日交流提纲小学科学教育的德育功能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内容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策略有知识,不等于有德行。最近发生的三起学生弑师案: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一名23岁的年轻教师倒在自己16岁学生的刀下。10月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一名31岁的女教师,在做家访时被自己的学生掐死。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在教室里,当着数十名学生的面,用菜刀将自己的老师砍死。在10月4号,山西朔州市第二中学一名老师被一学生连刺数刀杀害。这个弑师的学生还留下

2、一页“死亡笔记”,自称要用杀老师的行为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让教育可以改变。为何频发发生这类学生杀害老师的过激行为?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认为:一方面是教育制度的因素,学生产生厌学态度,很大的问题是出在施教方式上。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同时,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让学生了解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即使学生要表达他的不满,事实上完全可以有其他方式来表达,为什么他要选择这种过激、偏激的行为方式?这就是法律观念、法治观念缺失的问题了。一、小学科学教育的德育功能(一)教学具有教育性(二)科学与人文统一

3、(三)事实与价值统一(四)基础教育新课改(一)教学具有教育性1.思想溯源:赫尔巴特的“寓教育于教学中”2.人物背景: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学之父。1776年5月4日出生于德国奥登堡。祖父是奥登堡文科中学校长,在德国教育界颇有声望。12岁,进奥登堡拉丁古典文科中学,对哲学表现出极大兴趣。14岁,写出第一篇哲学论文《论人类道德的自由》。18岁,进入耶拿大学学法律。21岁,大学毕业后前往瑞士担任贵族家三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开始教育生涯。主人要求他每两周交一份报告,介绍工作计划及学生进展,促使他反思教学

4、方法并探讨教育理论,孕育了他后来全部教育学说的体系结构。此时,他与裴斯泰洛齐相识,了解并研究了裴氏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26岁,获哥丁根大学博士学位并任教授,讲授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和哲学。写《裴斯泰洛齐直观教学入门》、《对于裴斯泰洛齐教授方法的批判》。30岁,写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31岁,转到哥尼斯堡大学任康德哲学讲座的主持人。讲授教育理论,创办教育研究所和实验学校,取得良好成绩。完成《哲学概论》、《心理学教科书》、《科学的心理学》、《一般形而上学》、《关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几封信》。集中主要精力研究心理

5、学问题。56岁,回哥丁根大学任教。撰写《教育学讲授纲要》、《心理学研究》,编撰《哲学辞典》。1841年8月14日,赫尔巴特因急病去世,享年65岁。3.主要观点(1)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在赫尔巴特之前,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从和谐发展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的观点,但大多都将教育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分开研究。赫尔巴特接受了前人的影响,并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德性,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学。所以,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目的与手段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

6、教学的教育’,同样,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称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他主张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培养儿童的德行,即培养有道德的人,他认为教学给儿童知识是绝对需要的,但掌握知识主要是为了形成道德观念,一个人知识越多,他的品德就越好,这就把知识的增长与品德的提高看成无条件的同步运动。赫尔巴特将“教学”概念从属于“教育”概念。在他看来,教育与教学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手段应该服从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则是“教育性教学”。“通过教学进行教

7、育”的可行性赫尔巴特在瑞士当家庭教师时就试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证明“通过教学进行教育”的可行性。他是通过美学和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来实现的。这些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作为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手段来教育学生的。文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他人情感的切身关注。数学是训练思想集中的一种手段,数学教学是为了培养性格。在《美学表现》一书中表明:脱离了各科教学,教育一般不会取得成功,那么教学怎样才能更有助于美德的培养?其关键是教学方法,大量有用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方式必须适宜,避免伤害学生的个性,这些传授才能有助于美德的培养。(2

8、)观点2:兴趣是实现教育性教学的关键赫尔巴特还以其“兴趣”的心理学理论来解决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激发学生求知乐学的兴趣,才能使教育性教学顺利进行。兴趣是教育性教学的中间目标,只有多方面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支配自己的行动。兴趣还是教育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