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55976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0
《道的中华文化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的中华文化阐释张尚仁摘要: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于“道”文化中,中国因“道”文化维系中华民族而成为是世界上惟一延续5000年的国家“道”文化贯通于中华文化的百家之中,又是民众的普遍意识,“道”文化的基础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本原,具有惟一、无限、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精神、信息等多重本质属性〉“道”的哲学早已发出人类生存存在深沉危机的预警,这一危机深藏于人的自然本性与人为生存而“人为”的内在矛盾之中。这一矛盾的发展,使人类历史呈现“失道”过程,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导致不可往回的灾难)“道”文化就是要人类正视生存危机,为人类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论。传承
2、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道”文化,使之走向世界,是拯救人类摆脱危机最有效的途径。关键词:道;传统文化;道家哲学;人类生存*作者简介:张尚仁,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昆明,650091)o・79・在世界史上,产生过中国、印度、亚历山大大帝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强大国家。除中国外,其他帝国人都在火亡后即不复存在,中国则只是经历改朝换代,延续5000年的文明史,改朝换代60多次,国家一直延续至今。这在世界丄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大国何以延续数千年?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综观中华文化,其源远流长无可比拟,共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其简约鲜叨令人叫绝。贯串5000年林林总总的文
3、化,就凝结在一个“道”字中。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她是“道”文化。“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底“道”字在《诗经》中已多次出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谷风•大东》)从字形看,“道”字包含有头有足的人行走之意。供人行走的是道路,道路有坚实的皐础,乂四通八达,无论什么人,來者不拒,其文化内涵已隐约可见,隐含着提升为万物和人尘-•般原理的意蕴。由此发展出來的“道”文化,雅俗认同。在雅文化中,“道”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概念;在俗文化中,则成为民众普遍认同的观念。中华雅文化,集中体现在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中。百家争鸣,说明学术思想各有侧重。但各家都言“道”,乂是异中之同。明末
4、清初著名的育学家黄宗羲明确指出:“盖道,非一家之私,圣贤之血路,散殊于百家百家中備、道及后來传入的释家对后世影响最大,儒、释、道三家,人们公认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三根支柱。但三根支柱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植根于共同的基础之上,这个共同的根基就是“道”文化。“道”是道家学说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虽然在老子的《道德经》间世之前的《诗经》和編经》中已广为使用,但在老子的《道徳经》中才将其确立为宇宙人生的最高概念。以“道”为本体的哲学,道家之外的各家虽不一定明确地作为本家的学说,但实际上得到普遍认同。“道”哲学问世之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此而起。诚如江壬泉在《读子卮言》中《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5、》所说“上古三代之世,学在官而不在民,草野之民莫由登大雅之堂。惟老子世为史官,得以掌数千年学库之管钥而司其启闭,故《老子》一出,遂尽泄天地之秘藏,集古今之大成,学者宗之,天下风燃,道家之学遂普及于民间《道徳经》其实是老子以个人智慧対民族文化的传承、凝炼和提刃$“百家为道家所从出”虽难于——确证,其在总体上肯定《道徳经》在百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并非虚言;“道家之学遂普及于民间”,则指出了其在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古代的思想家,除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外,其他各家,大多数重视论述社会治理和人生修养问题,道家则从宇宙观出发,并将其贯彻到社会人牛,探索循“道”而为的社
6、会治理规律和人生修养的内涵,也就是说明怎样治国,怎样为人。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论述“道”文化时,以道家学说作代表是合理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儁家举世公认。備家的创始人孔子,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曾拜见老子,还留下“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的感叹。儒、道虽是两家,但它们的区別主耍在于,道家在强调天道与人道统一时,对天道作了深刻的论述,人道则是天道的引中;儒家则侧重于人道的说教,对天道只是表示敬而远之。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时,这里的“道”主要表现为人的伦理原则。后来荀子说“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稍也,”(《荀子•備效》)吏表明“道”也是儒学的基础性概念。生活于
7、明朝中叶的大儒王阳明,年轻时本尊奉道家,后来虽然由道转儒,但他明确表达说:“儒、佛、老、庄,皆吾之所用,是之谓大道”。释家指佛教的理论。怫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以唐玄奘为界,以前主要为传播印度佛教,以后自禅宗起,佛教中国化了,形成了中国佛教。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释家,主耍指中国佛教。禅宗并不主张人生在世只是为死后进入天国做准备,而认为现世和来世不存在鸿沟,人生活在现世中,只要能“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释家的理论,亦和道家相融。禅宗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开篇之句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q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