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人教历史高三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综合检测(十五)

2017 人教历史高三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综合检测(十五)

ID:42749907

大小:48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1

2017 人教历史高三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综合检测(十五)_第1页
2017 人教历史高三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综合检测(十五)_第2页
2017 人教历史高三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综合检测(十五)_第3页
2017 人教历史高三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综合检测(十五)_第4页
2017 人教历史高三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综合检测(十五)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 人教历史高三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综合检测(十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单元综合检测(十五)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2015·江苏无锡二模)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B 【解析】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属于宋代文人画。该画的绘画风格蕴含了画家的儒学精神,A项

2、正确,不符合题意;该画未体现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项错误,符合题意;该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画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崇高清远淡泊、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5·福建泉州二模)柳治微《中国文化史》载:“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造纸术的突破B.科举制的完善C.印刷术的发展D.图书买卖兴盛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至逾十万卷,盖

3、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可知,宋代士大夫藏书丰富,又结合史实可知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是导致士大夫家藏书增多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3.(2015·辽宁锦州二模)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A、B两项过于绝对,故错误;根据材料“直接为国

4、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知,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4.(2015·乌鲁木齐二模)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  )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根据“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小说是市民眼中

5、的历史,代表市民的价值取向,能够影响百姓的行为,C项正确。5.(2015·四川宜宾三模)“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诗经》的一大特色。下表中诗句与解读有误的是(  )选项《诗经》中的诗句解读A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生活困苦B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农业丰收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商业活动D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季节变换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根据材料“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可知当时人民没有衣服穿,因此是人民生活困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可知是讽刺当时的统治阶层对百姓的压榨,和农业丰收无关,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根

6、据材料中“抱布贸丝”可知有贸易活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可知暑热开始减退,天气开始变凉,体现了季节变换,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2016·北京通州一模)下列作品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A.“笔墨当随时代”B.“以形写神”C.“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数”D.“图之工妙入神”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绘画艺术以及戏曲艺术。材料中杜甫的《无家别》、关汉卿的《窦娥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马远的《山径春行图》都是对当时时代的反映,故A项正确;“以形写神”不能作为诗歌、戏曲的特点,故B项错误;“

7、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数”只能体现出对《清明上河图》的描述,故C项错误;“图之工妙入神”也不能作为诗歌、戏曲的特点,故D项错误。7.(2015·浙江余姚三模)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段文字流行状况。下列有关由A到B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变化的前提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③小篆作为统一的官方文字,有利于文学和思想的繁荣 ④促进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A.②B.③C.②④D.①④A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根据图示中A到B阶段是从七种文字演变为一种文字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由A到B阶段是秦

8、国完成全国的统一。秦朝没有出现造纸和印刷术,故①错误;文字稳定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②正确;秦朝时思想受到严重的禁锢,故③错误;秦国的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