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34907
大小:2.11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9-21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范例解读与分析NationalGalleryofArt-EastBuilding,WashingtonD.C.(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贝聿铭部分著名建筑作品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山饭店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中银大厦纵观贝聿铭的作品,他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都市增添了光辉,可以说与时代步伐一致。到了1988年,贝聿铭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越低。也就是说越来越接近于地干线,我认为这是向自然的回归。人们称贝聿铭为建
2、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悬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1982年推选他获得“最佳大型普里茨克建筑学奖金”。总部设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表彰他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多样、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助于增进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了解。上海同济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贝聿铭贝聿铭(IeohMingPei)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
3、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者简介NationalGalleryofArt-EastBuilding,Washin
4、gtonD.C.(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建筑简介平面分析从华盛顿艺术馆东馆浅谈建筑形式NationalGalleryofArt-EastBuilding,WashingtonD.C.简介贝氏的设计方案是把七星地块在平面上划分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新建筑物也分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主体建筑和一个直角三角形部分做研究中心。两座楼既连又分。结果三角形成了东馆建筑的基本元素,里里外外看到的都是三角形的空间和实体。中央大厅是三角形的。天窗是三角形的网格,到处都有锐角和钝角的体块。有一处外墙角,只有19
5、度,锋利之极,在建筑上实属罕见。NationalGalleryofArt-EastBuilding,WashingtonD.C.简介作东馆造型十分奇特,十分简洁,虽然是众多三角形体块的组合,但变化丰富,绝不单调。它的内部空间变化更多,甚至使人感到扑朔迷离,令人惊奇。新馆和老馆虽然风格式样大不相同,但贝幸铭仍努力使两者之间产生联系,外墙面材料相同即是一例。老馆所用石材出自美国田纳西州一个石矿,贝幸铭把40年前为老馆选石料的工程师找来,再去那个早已关闭的石矿中选取材料。因而老馆与新馆的“皮肤”材料完全一
6、致,增加了两者的和谐性。贝氏认为,新馆是老馆的弟弟,兄弟之间相差三十多岁,不必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只要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形成“家族相似”就可以了。东馆建成以后,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它是贝翠铭大师的杰作之一。平面分析底层中央大厅这个中央大厅包含了一个用于演讲电影、教育计划的大礼堂,一个小礼堂,豪华的画廊,除此之外,这个中央大厅有一条地下人行通道连接东馆的瀑布咖啡休闲区,和广场有关销售的商店,和西面的建筑。小礼堂大礼堂管理与学习中心平面分析这一层包含了一个中心庭院——在东馆给游客的主要空间,和两个展览艺术品的
7、补充区,还有一个衣帽寄放处和一个艺术咨询服务台。一层平面分析中层这一层的展览区域用一座桥连通了两个平台平面分析高层这一层有广阔的展览空间,和一个展示纪念绘画作品和雕塑的平台,一座桥连通自动扶梯和到露天咖啡吧,这个咖啡吧可以、远眺林荫大道。平面分析塔楼在南塔的顶部,美术馆从事现代和当代特殊的工作需求收集的房子。“事物内部矛盾运动总是要采取一定的表现形式,建筑的形式也是建筑内容诸要素矛盾运动的方式。建筑形式的基础也就是建筑功能的载体。”“形”与“式”,分别有其具体含义。“形”所表达的,是外在之意。在中国古
8、汉语中,“形”具有形状、显露与对比三种含义。而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当中,“形”则具有“形神具备”的意义,而“式”,则是创作的内在规律,是规矩、章法、法则。浅谈建筑形式一、建筑“形式”的双重属性建筑功能及其相关属性对建筑形式的产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对建筑来说,功能可以被视为来自建筑自身内部并作用于形式构成的一种潜在的意志。早期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沙里文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这种说法认为功能是高于一切的,只要建筑的功能不变,建筑的形式就不会变。而直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