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27720
大小:7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0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1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态势3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任务4(一)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4(二)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7(三)构建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9(四)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10(五)构建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12(六)构建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13(七)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14(八)构建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15(九)构建和谐社会的管理协调服务支撑体系16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2、的保障措施17为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祖国统一进程,特制定本纲要。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进入新世纪,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与竞争势头强劲、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要务,盯住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基本工作思路,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福建发展的定位,凸显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时期发挥福建优势,加快福建发展的新思路;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凝聚全省人民
3、,集聚发展要素,形成全方位合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不断总结、探索、创新的重大成果。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趋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推动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两大战略的实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划区域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全国发展大局的积极步骤。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充分反映福建人民立足祖国统一大业、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的强烈责任意识,有利于发挥福建与台湾地缘近、史缘久、血缘亲、文缘同、语缘通、商缘广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发展闽台关系,加强闽台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更好地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认同感;有
5、利于推动台湾海峡区域经济融合,实现互利双赢,促进海峡经济区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始终着眼于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注重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始终着眼于“五个统筹”,在发展中统筹、在统筹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着眼于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
6、良好、生活富裕。——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集中体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福建山海资源得天独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社会事业更加进步的现实基础,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突破各种风险,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福建的位置,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实力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赢得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步伐,使战略机遇期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遵循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理论和方针,突出福建作为两岸三地和两大
7、三角洲联结点的重要地位,积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将推进与两大经济区的对接,加强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发挥我省作为内陆地区出海口的重要功能,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拓展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更好地在全国区域经济总体布局中发挥积极作用。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
8、挥对台优势,扩大闽台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着力加强与港澳、珠三角、长三角和内地省区的合作,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