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2443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0
《黄梦影文献综述 (已改2)_免费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院系:_______外国语学院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英语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2009级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黄梦影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200910201037____________2012年10月5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综述名称讽刺艺术与《格列佛游记》评阅教师姓名张宜华职称副教授评价项目
2、优良合格不合格综述结构01文献综述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综述内容02能准确如实地阐述参考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03文字通顺、精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04反映题目所在知识领域内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等参考文献0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格式符合规范06围绕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搜集文献成绩综合评语: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5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5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5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讽刺艺术与《格列佛游记》1、研究目的据百度百
3、科解释:讽刺是用艺术的手法对某些错误,弱点进行揭露、批评攻击。以使大家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认识。讽刺小说是按形象性质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露、抨击的态度描述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或思想。其主人公多是没落势力的代表或在品质性格上有缺陷的人物。《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优秀的讽喻体寓言小说。作者斯威夫特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和生动的讽刺手段是值得后世之人学习和效仿的。本
4、课题将通过对书中讽刺手法的研究反应其独特的文学性、艺术性以及深刻的社会思想性。研究《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英国的一些矛盾,因为此时正是英国政治变化形式多变的一个时代,有利于对历史的了解。另一方面,这部小说运用了大量的讽刺手法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的奇异遭遇。从中我们可以掌握讽刺手法的多种运用。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学者关于《格列佛游记》的研究国外学者对小说《格列佛游记》及其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做了深刻的研究。美国小说家杰克伊·斯多卡布发现小说中常发生的人物地位的变化,并
5、得出结论:这些变化揭露了人们维持的一种以权力差异为特点的成人到小孩二分法。对于“格列佛世界”这一研究课题,英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克里斯托弗·林丁格给出了独特的观点,他批判到:格列佛世界是多元的现实环境,在交互式的娱教平台和学习环境中同时发挥作用。并且通过技术和媒体艺术的创新影响混杂现实环境的扩展。5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关于《格列佛游记》,评论家争论的一大课题是其中的乌托邦主义:慧马国到底是代表理想的乌托邦社会?还是代表对人类社会的讽刺?在这一领域,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特劳哥特于1984年出版了《玩具
6、屋里的耶胡》,他提到《格列佛游记》既是一部乌托邦作品,也是一部儿童经典著作。2.2国内学者关于《格列佛游记》的研究《格列佛游记》最早是在晚清被传入中国。作为一部讽刺作品,它影响了众多中国学者,如鲁迅,老舍,钱钟书等等。我国不少作家学者对《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做了研究:张云夫和张洋于2008年出版了《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讽刺艺术分析》;徐圆娜于2009年出版了《鉴赏〈格列佛游记〉讽刺艺术和文化影响》;刘玉梅2004年发表了《〈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还有一些学者对斯威夫特的写作技巧进行了详
7、细的探讨:如龚毛利2006年出版的《论〈格列佛游记〉的对比手法》。此外,有一些学者为读者介绍了《格列佛游记》中的美学风格,如丁释中于2008年发表的《〈格列佛游记〉中的美学》。在孙晓贤2002年出版的《〈格列佛游记〉中的科学思想》中,他为我们详细描述了小说的科学主题。在其他方面,周曾涛于2009年发表了《〈格列佛游记〉和18世纪西方理性主义的反应》;易丁国2004年出版了《对〈格列佛游记〉主题的简要分析:对金钱罪恶的批判》;金海英2008年发表了《〈格列佛游记〉中的政治观点》。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本课题
8、,首先对《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背景和小说主要内容做简要的概述,其次对小说中讽刺艺术的特征做重点分析,尤其是对斯威夫特如何从语法的角度巧妙地表达讽刺效果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最后揭示,促成作者卓越讽刺艺术的内外在因素。参考文献[1]ChenJia,LiteratureHistoryofEngland,Beijing:Beijing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83.[2]DaiWeidong.AnApproa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