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18298
大小:282.4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9-21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1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1
2、从“理想”到“现实”的实验——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分配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第21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44.特点(1)适应了战时需要,即“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物配给制等。5.实质
3、: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体制。6.评价(1)必要性:①从历史背景看,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帝国主义企图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扼杀在摇篮里。②从苏俄自身看,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军事力量都十分薄弱,再加上一战的破坏,只能用特殊措施保卫革命果实。(2)不良后果:①余粮收集制,既侵犯了富裕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机。②全盘国有化,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度,政府控制过于严格使资产阶级站到反革命一边。③取消商品贸易,否定货币和价值规
4、律,使投机猖獗,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1.背景(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241.开始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2.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国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工业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3.特点:新经济政策的“新”是相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
5、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1)管理方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经济体制:在公有制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5.实质:在公有制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
6、]?探究新经济政策史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24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7、通史》史料二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史料解读]24(1)由史料一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和列宁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认识可知,列宁认为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是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手段。(2)由史料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
8、展生产力。[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你认为列宁的思想存在什么局限?试解:【提示】特点: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局限:没有摆脱无私有制、无市场经济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束缚。(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的“改良主义的办法”?试解:【提示】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发展生产。(3)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列宁的指导思想有何变化?试解:【提示】由直接过渡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素养3—历史解释]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1.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