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 》读后感

《华夏意匠 》读后感

ID:42715906

大小:19.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1

《华夏意匠 》读后感_第1页
《华夏意匠 》读后感_第2页
《华夏意匠 》读后感_第3页
《华夏意匠 》读后感_第4页
《华夏意匠 》读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夏意匠 》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华夏意匠》读后感    读《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有感  姓名:蒋泉班级:建筑11101学号:20XX03406  坦白说,有些时候,尽管早已证明自己不太适合去搞建筑及其配套的设计,但自己到底是花了几年时间把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读出来了的,因而难免对“建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就像自己对青春的感情一样。青春没有对错,甚至没有好坏,只有青春无悔。  以前在学校,当然并不喜欢读书。确切地说,是不喜欢读教科书。时间很不可理喻,很多年后,我开始有点怀念那些课本的颜色。当年对它们感情麻木,固然是因为自己不成熟,把读书当作是一个负担,顺便也连累在读书过程之中读过的那些书。另外,显然的是,

2、当初“只是为读书”的狭隘,自己亦没有更多的选择。过后回头想一想,这里面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的教科书并不都是,或者说,基本都不是好书。  毫无疑问,我们国家学校里的“教科书”,它就是以“教”为主、照本宣“科”,它充斥着金“科”玉律、“教”条主义。是的,这样的书就是教科书,没有感情,缺乏引导的书。  因此自己又曾经怨望,为什么大学的老师不给我们介绍一两本好书。比如李允鉌先生的这本《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以我的才力,这种在建筑和历史上都同样是半罐水的才力,我觉得我实在没有资格对李先生的大作评头论足。但我竟然会厚脸皮地发现,我这样的人却不多,不多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矜贵——否则

3、不会有“物以稀为贵”这种传统的评断。我居然开始矜贵!矜贵的人,有时候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换句话说,我有了去说说这本书的斗胆。对建筑稍微有过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对于工程意义上的建筑而言,它分几个步骤: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竣工图;相应可分配为几个专业:规划、设计、结构和安装;至于对于单体建筑在设计上的考量,则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平面、立面、剖面。  自此,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古典建筑是如何设计的。  先说选材,这个应该在方案设计之类。以前也讲到过,中国古代基本上利用木结构。的确,我们看古代那些建筑图,发现满眼都是“木头”:栋、梁、楹、椽、栏、杆、柱、檩就像翻开了字典的木字部,基本就

4、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了。当然,这并不是可以否定中国传统建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利用石头和金属作为其基础材料。至少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秦代的咸阳阿房、汉朝的长乐未央等等大型皇家宫殿,就是“雕栏玉砌”的制作。我们的先人何以最后选定木头作为建筑的材料呢!这是有道理的。一个很明显的依据,就是成本。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依靠皇权或者是其他高级权力,从云南贵州采集木头而在北京南京造房子,这样的成本是不考虑在内的。倒是话又说回来,“不计成本”,它本来就是东西方在建筑设计上共同的特点,只不过西方人堆石头,用的是宗教当幌子,而中国皇帝,仅仅是把自己当成是“天子”,不惜大耗人工  炫富罢了。

5、  皇家建筑是特殊的例子,中国几千年下来也不过是那几十座“皇宫”和几百座“帝陵”。而古代的建筑工匠,甚至包括参与了广大建筑实践的无数民众,他们选择木头的道理其实是:建筑当然不仅仅是艺术——中国古人几乎从来没有把建筑当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法是近代从西方流过来的——而且,建筑当然也可以不是艺术,因为它意味着更多。  建筑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就和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想到建筑,就会想到房子,继而想到家。家是什么呢?是能够遮风避雨的而且是比较固定的居所。这其实就是建筑实用性的彰显,皇宫、帝陵、庙塔、石刻,这些“建筑”你可以去赋予它更多的艺术性。但房子和家不需要有艺术性,或者说不太需要艺术性,至

6、少艺术性不是它首要的考虑。从这个角度讲,木质建筑的优越性可以进一步的放大,因为相比于金石,它除了在成本,也在组织运输、造型设计和装配拆卸等环节处于优势。能禁得起时间和效率考验的建筑形式,其实就是经典的建筑形式。  这和中医一个道理。医学的最高定义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下药”,而是以最小的成本而且往往最好能够以同一个处方去治疗不一样的病症。这就是中医的理念。中医可以把时间、地域、气候等“症候”考虑到治疗方案里去,那中国古典建筑就可以将木质建筑的致命伤,比如防震、防火和防潮考虑到极端。  有必要继续讨论中国古典建筑的结构和立面。在于以前在校园里读过的建筑书  籍实在是皮毛,知道“勾心

7、斗角”这个成语,却未必见识过真正斗拱的榫卯。再比方说,中国早期木制房屋四壁都采用,而后代于考虑到木料耗费量太大而不得不只在屋顶使用的“井干式”咬合结构。它们无疑不是中国古代现象在建筑防震智慧上的展现。  是不是不信,木头搭的房子居然不怕地震?那你去看看山西应县的木塔。我好多年前曾去过一次,我相信它现在依然坚固,因为它都已经坚固了一千多年。经历过大大小小地震十数次的应县木塔,和它代表的中国传统榫卯建筑,似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想必,一个西方的结构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