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07514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0
《通才专才辩论会基本论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才:超过一般人的技能,能力。通才在社会分工上的定位:最差,样样通样样松这,不是人才。一般,应知应会,掌握基本理论所涉及的知识60分人才基本人才优等,一专多能,在掌握基本理论所涉及的知识上专精领域内一门或两门体专业知识技能,优秀科学家70专业60其他骨干中的精英极致,多专多能,多个领域均有一定造诣。革新既有知识体系,济世之才,社会救星相比较专才的三层定义:一般,对专业初步了解70分人才其他专业不计基本员工优等,对专业非常了解,对其他专业的常识有所耳闻80分专业59分其他
2、科技骨干极致,专业领域内最高水平,100分专业其他不计科学家一定程度上推动科技发展。通才在团队中的体现:管理型人才:团队领导者,企业决策者,高管,制定长远目标,决策计划,对团队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各专业平均分60分统筹规划型人才:团队的策划者,协调各个部门的发展,制定中长期计划建议,对团队各专业知识有较深了解各专业平均分80协作型人才:团队中的无冕之王,普通一员,但是能通过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多方面知识的基本了解促成团队的协作跨越创新型人才:新专业、新领域的开拓者,掌握多领域专业技能,结合各领域推陈出新,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管理型人才、统筹规划型人才、协作型人才、跨越创新型人才。团队内其余人
3、才均可以说是暂时的专才。通才的精英——软人才定义:所谓“软人才”,是指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外资企业大量进入国内,出现了一些新兴行业和新兴岗位,人们对这些岗位上从事管理等工作的人才的统称。“软人才”是西欧跨国公司或港台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经常招聘的对象,他们对“软人才”付以高薪、委以重任,有时年薪十几万、几十万元。作用:软人才能够“出思路、定方针、打市场、搞开拓”,从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长远效益;特点:软人才具有复合型的知识,丰富的市场经验,敏锐的洞察力,思维周密而反应敏捷,他们往往可提供点石为金的妙术。前景:据专家预测,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迫切需要产权改革、兼并收购、持续发
4、展,使得软人才更能施展才华,更加吃香,更加走俏。比如注册经理、信息经理、法务经理、物流经理、质保经理、环保经理、品牌经理等等。二、基本论点对方无法回避的点:1.结点2.通才的流动性大于专才。3.大树理论4.专才是相对的临时的,通才是绝对的分层次的。社会需要的角度:(1)“通”“专”并存在才的基础上讨论人才的“通”与“专”,通过对客观事实和实际需要的考量,来分析“通”与“专”那个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2)结点需要通才①专业交叉日益频繁,专业结点。当今社会有这样的特点:新知识、新领域不断诞生、既有知识相容越发明显,知识专业结点日益增多。换言之就是:我们知识正从过去的单线独立发展,逐步走向多线
5、结合的立体式发展。从原来的线逐渐交织成知识网。②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创新突破点,诺贝尔34项成果,多半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③社会分工细化,需要通才及时整合,高效运转。(3)广度与深度同为评判人才的标准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公平竞争的时代,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不是长相、不是身高、不是金钱、不是家庭!而是其所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广度是重要标准,不是空中楼阁。(4)社会的流动性需求知识的需求是具有连续性、流动性的,所以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也应相应的具有连续性、流动性。正如我们在树下避雨依旧会被淋湿一样,知识的需求如雨水般无孔不入,而既有知识大树却总有缝隙,那么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弥补这些缝隙,而非
6、继续长叶。已有的知识已近形成体系,(5)讨论社会需求,①社会需求高端人才,多专多能,不讨论人才培养;②杀鸡焉用牛刀即便承认专才可以毕业:但是,我们不能等他们他毕业。而且,我们也不必等。因为,杀鸡焉用牛刀?面对要求专精人才时候:社会各个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员而非科学家,举例而言,我们需要拍照手机,但是我们不必要把单反和手机绑在一起。(6)居安思危,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社会进步总会引发阵痛,变革是难免的,此时就需要能应对突变的更具有灵活性的通才来缓解某个突然出现的领域造成的空缺。(7)婴儿理论无论是社会需求还是社会本身都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我们必然会涉及新领域新知识,此时我们就是婴儿。(8)专
7、才合作不整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学教育角度(1)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大家教育成通才(素质教育将专才向通才转变)(2)大学知识具有实践局限性,所以此时专才不专通才真通大学的“专才”是接受了局限知识的伪专才。但是通才对专业深度要求不高,所以是真通才。毕业的所谓“专才”仍然需要岗前培训,即使有了工作的“专才”仍然需要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大学培养的是伪专才,真通才。人才角度(1)专才是浪费专业毕业并非专才,因为专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