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文献综述

如何文献综述

ID:42694619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0

如何文献综述_第1页
如何文献综述_第2页
如何文献综述_第3页
如何文献综述_第4页
如何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开题反思记成朋对于学位论文而言,论文的选题十分关键。能否选好一个题,直接关系到最后论文的成败。所谓开题,主要就是要看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不过,要真正提出一个问题,实际上并不简单。通过这次开题,我也有些感想,付诸笔端,与大家分享,以期共勉。一、问题从何而来科学巨擘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此言非虚。提出一个好问题,一个真问题,真是不容易。开题的整个过程,始终觉得想出一个好问题是最艰难的。通常,我们总喜欢提出一些诸如XX是什么、XX如何等这样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是一个具体

2、的、可操作的问题。譬如:为什么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妇女在劳作中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之后,当讲述这些苦难时仍很开心,有说有笑呢?这种情形,相对于日常的情理,显然是不吻合的。按说,遭受了这么大的苦难,讲述起来至少应该还是比较沉重,甚至有些痛苦的,可为什么她们还是那样开心呢?而正是这种“看似悖谬”的地方,往往问题就诞生了。事实上,日常生活之中的那些看似悖谬的地方,常常就是问题的藏匿之处。问题藏匿其间,不会自动呈现,而是需要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察,用冷静的头脑去思,用平实的心去感受。这其实涉及到三个相互衔接的基本过程:首先,对于经验世界中的现象,需要用

3、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给一个“说法”,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框架;其次,我们要知道经验世界之中的现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真实状态,这就需要下田野去亲身观察、如实记录;最后,就需要将前两个过程进行统合、印证,这个环节,就不仅需要用脑去想,用眼去看,更关键的是要用心去“感”,将经验世界中的现象与自己头脑之中已有的概念框架勾连起来,看哪些地方是相合的,哪些地方是不相合的,不相合的地方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而产生。这样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但做起来却很难。从想法到实际的操作,通常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想,这或许更多地还是取决于平常的一点一滴的

4、积累。一方面,要从田野调查中积累;另一方,也要从理论文献中积累。当这两个方面,积累到一定程度,问题或许就会越来越多。说实在话,这两个方面,我都还做得很差劲。老师也多次说过,田野调查绝对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相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如何在田野现场,尽可能多地记录和描绘下那个真实的场景,不仅需要眼疾手快,更要有一颗不停思索的大脑。我们虽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进入这个现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冷眼旁观,而是要“介入”场景中的人和事。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访问,访问后的及时记录,也很关键,即所谓的“田野笔记”。田野笔记的书写,会为今

5、后的开题、论文的写作,提供最直接的灵感来源!另一方面,就是文献阅读。虽说文献阅读看起来是件很机械,但实际上,里面还是有很多细节问题。记得以前看过一位博士毕业生的五年学习经验总结,其中就谈到关于选题的问题,他说道:宁可多看半年文献,也不要贸然就随便选个题;文献看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将会直接决定最后论文的成败。由于看的文献不够,问题想得不够深入,最后甚至会导致重新选题。当然,那个博士生毕业生是理科,对于一个理科生,博士论文最后是得有实验成果的。虽然文科的论文成果测量相对来说比较软化,但是,也不可轻视文献阅读量的重要性,也不排除最后导致选题没发写的

6、可能。最后,我想,拥有一颗好奇心,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没有这样一种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好奇心,影响着问题的提出。如果对什么东西都看起来习以为常,那么,什么也发现不了。二、如何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通常是开题报告中的第二个部分,也是学术训练中很关键的一环。平常的论文写作中,我们也经常撰写这个。但是,要真正写好文献综述,还是有讲究的。对于一个尚未入门的人,譬如我,写起文献综述,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把相关的文献,全部罗列进去,这样看起来像个综述,但实际上,只是把人家的文章给剪切点,然后拼排了一下而已。这不叫文献综述。那么,如何写文献综述呢?导师

7、的提醒,让我有了更明确的意识:文献综述,要“以问题为中心”,“有逻辑关联地概括”。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这或许也是我们做文献综述时需要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从具体的细节步骤上看,我想,写一个文献综述,应该涵盖以下几方面:首先,必须得有一个基本的问题,为搜寻文献定向。有了一个明确的问题,或至少是问题框架,这样搜寻文献也会更为快捷。(我有个毛病就是,凡是跟问题沾点边的,就全部给搜罗下,这样很是消耗时间,毕竟文献搜得奇杂无比,看起来也是很不方便的,不过,有时,这种“拙法”偶尔也会提供一些意外收获。)通常的做法是,先把有关这方面研究比较权威的学者的最近

8、文章找到,认真阅读其文本,把这几位学者的观点细致梳理一下,比较他们的观点之间有什么关联和不同,从而可以对这方面的问题有个大致把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根据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顺藤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