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习题

分子动理论习题

ID:42687671

大小:51.2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0

分子动理论习题_第1页
分子动理论习题_第2页
分子动理论习题_第3页
分子动理论习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子动理论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子动理论》测验题一、填空1.物质是由组成的。2.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直径大约只有m。3.由于分子的,某种物质逐渐到另一物质中的现彖叫做扩散。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4.固体很难被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间距离变大时,分子力表现为,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分子力表现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5.在固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强,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在液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在气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更弱,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也没有确定的。6.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o这就是分子动理论。7.像这样,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中,且是分子自发地进行的,(需要/不需要)借助于外力作用。扩散现象可应用在半导体技术和机械制造行业。分子运动,所以分子具有.能。二、选择题1.(扩散现象)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香水瓶打开盖后,满屋充满香味B.太阳光下扫地吋,能看到尘土飞扬C.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D.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味2.(分子动理论)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封闭在容器

3、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吋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三、提升题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现象,这说明o2.将两滴水银相互接近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3.“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大多数分子距离,分子间没有A.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B.铁丝不易被拉断C.浸在盐水中的鸡蛋变咸D.汽车驶过,公路上扬起灰尘5.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A.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B.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天箱子中充满樟脑味A.一滴红墨水落在清水中,最后杯中的水呈红色B.长期堆煤

4、的水泥地上,地面变成了黑色6.细棉线一拉就断,细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B.棉线分子间有斥力,铁丝分子间没有斥力C.棉线比铁丝软的缘故D.棉线.、铁丝分子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I'可的引力小于铁丝分子I'可的引力7.下列有关厨房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淘米时米沉在水底,是因为米的密度小于水B.用高压锅煮饭比较快,是因为高压锅比较厚C.磨快了的刀切菜更容易,主要是刀面更光滑D.拧开醋瓶盖后醋味扑鼻是醋分子扩散到了空气屮&《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四川的腊肉、香肠受到人们的青睐,火锅更是以麻、辣、鲜

5、、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B.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C.灌制好香肠后,要凉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D.往火锅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9.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10.下列现象屮,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

6、.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11.如图是某同学做“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甲、乙两个瓶子屮,一个装有FT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一个装有空气。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瓶中装有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