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69295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9
《自然辨证法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自然辨证法学科的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
2、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当代自然辩证法还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领域,即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部”,而对这个“结合部”的研究又是紧紧地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自然辩证法只有研究科学与自然、人文、社会这三者的结合
3、,才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2、自然观的演变及各种自然观的特点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à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15世纪)à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19世纪末)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接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的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近代形而上
4、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物体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自然界。唯物论,辩证法,科学性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这种自然观的哲学基础。3、科学技术的区别联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规律的事实、原理、方法和观念的知识体系以及创建这个知识体系的社会活动。科学的任务是发现规律,提出理
5、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或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等等。技术的任务是发展或开发出新的方法、手段、措施或途径。科学和技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发展各具相对独立性。1.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同。科学侧重于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规律性。技术侧重于设定目的性,创造现实性。2.科学与技术任务不同。在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中,科学是认识自然,揭示规律,是改造自然的行动指南。而技术承担的主要是生产力,是改造自然的手段。3.科学与技术知识形态不同。科学将纷杂的现象统一于某种本质,
6、形成一种定论,使其简洁明了。技术由单一到多样,从相同的原理作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4.选题方向不同。科学从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科学自身的矛盾去寻找研究的课题。技术主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等实际需求中选择所研究的课题。5.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技术成果是知识形态的东西与物质形态的东西的有机结合。6.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进行真理性评价,对技术进行价值性评价。7.管理方式不同。科学是由科学共同体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来实施的,其管理是柔性的,松散的技术是由国家专利部门通过专利法来实施的,这种管理是严格的,在一定时期是保密的。8.
7、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同。科学家需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活跃的思维,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于推理等。而技术专家除了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顽强的攻关精神等。科学与技术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其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为:1)科学向技术的转化,技术向科学的转化2)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动力。A)技术对科学的推动作用B)科学对技术的推动作用3)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4、当代科学研究应该具备的科学行为规范或科学精神。一、科学精神应包括14个方面的特征: (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
8、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2)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