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解题思路研判命题趋势

剖析解题思路研判命题趋势

ID:42664643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9

剖析解题思路研判命题趋势_第1页
剖析解题思路研判命题趋势_第2页
剖析解题思路研判命题趋势_第3页
剖析解题思路研判命题趋势_第4页
剖析解题思路研判命题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剖析解题思路研判命题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剖析解题思路研判命题趋势编者按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该题分值大,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有较高要求。考生在备考时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答题要领或解题技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期特组织了4篇文章,以帮助同学们重点突破。一、选文特点返朴归真,文化味浓2006年高考语文卷现代文的大阅读仍然是散文独霸天下,而且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文化味越来越浓。全国卷I(林清玄《阳光的香味》)介绍了我们从未介意过的阳光的味道,全国卷II(牛汉《绵绵土》)叙说了一个我们从未听说过的习俗一一孩子必须诞生在一片沙土上,江苏卷(汤世杰《

2、一幅烟雨牛鹭图》)把一幅古老而又原始的农耕图推到了读者面前。分析这三篇典型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类散文,笔者有个小小的发现,就是这三篇文章写的似乎都是农村生活,当然这种情况可能只是巧合,并不意味着选材趋势农村化。但是,在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上,这三篇散文却高度地一致“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摘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二、命题规律继承传统,开拓创新1.传统题型仍占主导从2006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所设题型看,仍然是往年的传统题型占据主导。其中筛选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分析表达技巧,理解重点语句,几乎是卷卷必考。应该说这些传统

3、题型是有考查价值的,必将长期存在下去。毕竟文章是用来表达观点的,考查一名考生有没有真正读懂某篇文章,当然要看他能否理解并概括出作者对文中所讨论问题的主要看法。2.创新题型渗透“新课程”理念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自主分析,不求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从中可以看出命题者正试图为新课程高考“投石问路”。如全国卷I第15题一一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埠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又如江苏卷第14题一一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这两道题就较好地呈现了新课程的

4、“选择性”理念,是对考生在阅读中联系实际、联系背景知识的“发散”能力以及知识面开阔与否的考查。二、解题思路整体建构,各个击破1.从整体上把握作品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设置与平时的语文教学是一致的,强调整体阅读。解题时,首先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阐述人生哲理。其次看话题,弄清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进而把握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明白了,思路清楚了,才知道每一段、每一句话在整个文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全国卷I第17题就直接要求考生联系全文概括主旨,这时考生就需挖掘出农夫热爱“阳光的香味”背

5、后的深意一一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1.抓文章的筋骨不要急于做题,考生在答题之前,应先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开头、结尾是文章的重中之重,考生应当一字一句重点研读。女口《阳光的香味》中最后一句话“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就饱含深意,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很重要。又如《绵绵土》中的最后一句“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可以直接当作考题的答案用。再如《一幅烟雨牛鹭图》的最后一句"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说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永远的牵挂”,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农耕

6、文明的态度,可作该卷16题的答案。另外散文创作往往由形象到概括,由表象到本质,叙述描写是它的血肉,抒情议论是它的筋骨,所以鉴赏散文一定要紧紧抓住那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因为它们通常是全文的主旨所在。1.要学会利用题目间的信息互通散文鉴赏是一种整体训练,所以文后的题目不是孤立命制而是相互联系的。考生读题时一定要整体研读,把各题干之间的暗示信息利用起来,而不应看一道题做一道题。例如全国卷II《绵绵土》后面15、16、17题的提问角度就比较接近,且15题的题干对17题有明显的提示作用一一“重逢的狂喜”不就是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么?2.文题对照,圈定范围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

7、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理解上。高考试题的答案要尽量在原文中挖掘,因此,考生在研读题目后要根据题干的指向搜索原文中的有效信息,确认相关段落以供组织文字之用。一般来说,文章中一个新概念的出现,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其内涵。因此考生要特别关注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剖析含义丰富、带点哲理的句子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要做到'‘三不离”(即不离层、不离段、不离篇),并着重揭示出句子的潜在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双关义。如全国卷I第16题一一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

8、种阴香,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