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62842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9
《造型表现案例展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案例展示案例一:《色彩真韵味》【案例信息】案例名称: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色彩真韵味》授课教师:李琼(湖南省湘潭市湘钢一中,中学二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初步体会色相、色调与情感的联系;以小训练提高右半边脸彩绘的意象色彩表现能力,并且围绕“面部彩绘”提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再实践解决问题,更进一步获得基于个人经验的多元化认知。同时,在分组竞争机制的激活下能大胆辨析色彩对比的见解并汲取同学见解及经验。教学重点:在配色、涂色等练习中探究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对比与调和程度的调整和校准,如何用色彩大胆
2、表达情感。准备教具、学具:flash课件,油画棒若干,每人一张打印好脸部轮廓的A4学习单(附图)。教学流程:一、竞猜中联想1.竞赛分组;在学习单上按照自己脸型描绘一个脸部轮廓并缝中对折。2.竞猜水果的颜色和味道—→探究酸甜苦辣与美术作品的联系—→尝试用词语表达色彩心情。二、尝试中质疑1.尝试用色彩表现《后的心情》的“面部彩绘”,只画作业纸的左半边脸。2.围绕表现某种心情的针对性提出问题,以质疑代替评价,记录在学习单上。三、辩论中探究1.在色彩对比的探究中,进一步强化两队“PK”,在争论中走向多元化的认知,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僵化规律
3、。教师引导分析年画及其色彩变化的规律。探究步骤为:对比色范例—→同类色范例—→邻近色范例;提问顺序为:问感觉—→找色相—→说比例—→色相环角度)。四、比较中拓展1.再次比较第一次练习的两张作业,出示对比色和同类色的两张脸谱,承上启下。2.第二次“面部彩绘”练习,要求个性化的表现右半边脸。教师随堂指导。五、评价中升华1.两队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以两队互相质疑的方式推动色彩对比的评价。2.展示闻一多关于色彩的诗,鼓励学生用诗意的文字在写下自评。【教学反思】1.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改中出现很多具有很明显的形式主义现象:一旦
4、自主则缺乏目标、没有任务驱动;一旦合作则一盘散沙,没有必要的组织形式和分工;一旦探究则全凭兴趣,做到哪算哪,没有学习支架。比如说合作学习的盲目分组,常常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损失了学生作品的丰富性,甚至助长了个别学生的懒惰习惯。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不管具体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常常生硬地搬用分组合作的固定样式,以为只有采用分组练习,才是新式的教学,才能培养合作意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组长未分工、未督促;小组间未明确关系:到底是组间合作、还是组间竞争、或者是组间交流。2.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很多作业任务是无法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的,因为
5、艺术的特别之处是“崇高多样性”,“艺术不是解决方法的划一和答案的标准化”,张扬个性,鼓励创新是艺术学科的主要特点,像美术欣赏中的个人感受和体验,写生创作中的不同风格和观念,都是无法由多人共同实现的。如果我们不注意分析这些具体情况,盲目搬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便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结果:①本该丰富多彩的美术作业,变成只有三、四种样式;②一人做多人看,多数人迁就少数人的看法和做法;③先做完的同学随意玩耍,后做完的则手忙脚乱,不得安宁。由此可以说,这些盲目的、不适宜的分组合作学习方式,非但没有实现培养合作意识的目标,倒是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6、,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惯,这是有害而无益的。案例展示案例二:《走进微观世界》【案例信息】案例名称:湘版美术教材九年级上册《走进微观世界》授课教师:刘清峨(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微观世界所涉及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领域的图像世界,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认识微观世界,感受图片的形式美;引导学生有意图地运用肌理、体块、色彩、构成等美术语言,掌握形式组织的法则,表现出从微观体内部形态结构所受到的启发,通过“改画”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体会点、线、面的构成和画面的重新组合,从
7、而进行美的表现。教学重点:重视形、色、质所构成的视觉美,引导学生观察由于形式要素所发生的变化所带来的形态的美;教学难点:掌握形式组织的法则,让学生通过“改画”的活动方式体会点、线、面的构成和画面的重新组合,表现出从微观体内部形态结构所受到的启发。教具:多媒体课件、范画2张、教材、作业纸、笔、炭条等。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点明课题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我们视觉范围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你的观察习惯和生活经验。2.板书课题。检查课堂常规,直接进入课题。二、引导探索,获取新知活动一:请同学们欣赏这些图片的同
8、时认真体会,它好看吗?最打动你的方面有哪些?1.教师演示课件:蔬果切面、细胞、病毒、皮肤等放大的图片,学生自由参与,引导学生关注事物呈现的面貌以及色彩、构成等形式美感因素。2.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平常看不见,或者是我们忽略了的世界,有时我们需要借助仪器才能走进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