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选修课论文文人百年

通识选修课论文文人百年

ID:42662009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9

通识选修课论文文人百年_第1页
通识选修课论文文人百年_第2页
通识选修课论文文人百年_第3页
资源描述:

《通识选修课论文文人百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文人百年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讲鲁迅,徐志摩,曹禺,老舍,巴金的生平②:讲鲁迅的作品《祝福》祥林嫂之死③:孔庆东讲鲁迅的家变情仇④:孔庆东讲鲁迅之重出江湖。⑤:孔庆东讲鲁迅之谁在吃人。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答:(1)专题内容: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

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

3、《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同时,他也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

4、结核病逝于上海,一代文学巨匠就这样与世长辞。(2)心得体会在现代中国的文坛上,鲁迅无疑是个庞然大物。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大多对他有种天然的敬畏。可是,只要你多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他也是个凡人,甚至可以说他也是个“俗人”,即和你我一样的平常之人。最近听了孔庆东先生说鲁迅的节目后,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鲁迅的平常,首先表现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只要看看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就知道了。润土、阿Q、孔乙己、祥林嫂……,一个个都那么卑微,却又那么亲切。而鲁迅先生则从不居高临下,从不以“精英”自居,总是把自己放在与这

5、些小人物平等的位置上,对他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每每读他笔下的这些小人物,仿佛都能触摸到一颗善良、温暖的心在跳动。我一直以为,从文学的角度说,鲁迅作品中最精华、最具人文价值的不是他的杂文,也不是他的诗歌和散文,而是他的那些以小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和其他作家不同的是,鲁迅毕竟又是个写杂文的大家,因而在写那些小人物时,往往又多了几分深刻与冷峻,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数他的那篇名为《孤独者》的小说。他通过讲述一个奋力反抗封建世俗却最终被封建世俗所吞噬的小职员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与人性的丑恶。主人公连殳的

6、“冬天的公园是没有人去的”和“他们父子俩一生的事业就是为了逐出借住在我家里的那个女工”,那份同情让我刻骨铭心,那种冷峻让我不寒而栗!是我听到过的最经典的文学语言之一,真是永生难忘。  鲁迅的平常还表现在他的生活中。也许很多人都想不到,他还是个在经济上很“计较”的人。我读过他的日记,记的大多是些生活琐事,而且都是“流水账”的形式。比如前天收到了一笔什么钱,昨天又买了个什么东西,今天谁又借去了一本什么书等等。而对发表他文章的报社和杂志社所付给他的稿费,他更是斤斤计较,毫不客气。他虽然对当时的统治者极为不满,但

7、却并不拒绝去官方的机构里任职。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那里有优厚的待遇,可以拿到很多的钱。  但如果我们因此而以为鲁迅先生不怎么高尚那就错了。他的理论是,人在世上首先得活着,然后才能去帮助别人,才能去追求你的理想和抱负。也就是说,首先得有个饭碗,要有饭吃,然后才谈得上其他。为了活下去,而且还力求活的舒适一点,那么,就必须在现实面前做出某种妥协,去干那些自己也许并不怎么喜欢但却能让自己活下去的事情,这就是鲁迅人生哲学的另一面。他的这种处事态度,是很有些辩证法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

8、,也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由此推而广之,有了鲁迅先生这种把饭碗与理想分开来看的思维,我们还可以把很多的事情分开来看,比如爱情与婚姻,情感与理智,思想与行动、高雅与通俗……等等。鲁迅向生活和现实低头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他的第一个妻子就不是许广平,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个家乡女子。尽管他并不喜欢,但为了不让父母生气又只好从命。所以当他完婚回来后,别人问他回老家干啥去了?他的回答是:“母亲娶媳妇”——无奈而又睿智!又一句很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