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改讲座

中学语文课改讲座

ID:42660529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9

中学语文课改讲座_第1页
中学语文课改讲座_第2页
中学语文课改讲座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课改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课改讲座让“我”走进文本精彩尽在其中主讲:王晓波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而我们经常看到、听到这样的“课堂实录”:教师激情澎湃,条分缕析,边讲解边板书内容要点,“标准答案”在教师的讲解中款款而至。在

2、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越俎代庖,以自己的理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更没有创见,只是努力追寻“标准答案”。而大家心中自有明见:教师的“标准答案”来自教参,教参的“标准答案”来自专家,可是专家的“标准答案”又来自哪里呢?把本身就具有主观性的一家之言作为束缚学生活泼心灵的“标准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上,多样的个性只能成为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了!《曹刿论战》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通过上堂课的阅读交流,有些同学已经能背诵全文了,这则战例史料的记叙确实是短而精,真不愧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

3、言名篇。这场战争只写了三个人:乡人、曹刿和鲁庄公。用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形成鲜明的对比……(边说边用红色粉笔把黑板上的板书“鄙”和“远谋”加粗线,以示醒目。)生A:老师,我认为曹刿除了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指挥才能外,还有一点我们不应该忽略掉,那就是他的爱国心。师:(一愣)哦?谈谈你的看法,好吗?生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从这里可以知道曹刿不是“肉食者”,不是有权位的上层人物。“其乡人”之意是,齐鲁之战自有“肉食者”谋划,用不着曹刿这样的一介平民费心。可曹刿不是这样的想法,所以“乃入见”,他

4、径直去拜见鲁庄公了。我是从这里读到了曹刿的爱国之心的。(大多数学生点头赞同。)师:(点头)A同学读得很仔细,分析得很有道理。大家能否用一些名言来诠释一下曹刿的这种爱国心呢?(学生一阵议论。)生B:“位卑未敢忘忧国。”生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师:(微笑)说得真好!曹刿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看法吗?生D:(犹豫地)我觉得鲁庄公也是一个有“远谋”的人。(生或窃窃私语,或交头接耳——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师:(一惊)D同学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真难

5、得!大家一起来听听D同学的想法吧。3生D:(响亮地)我觉得,鲁国能战胜齐国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在鲁庄公。如果没有鲁庄公的虚心求教,如果没有鲁庄公对曹刿的信任并且让曹刿参与指挥,那么长勺之战中鲁国必输无疑。从这里我认为鲁庄公也是个有“远谋”的君王。(全班学生鼓掌。)生E:我同意D同学的看法,若无鲁庄公用人惟贤的气度和胸襟,曹刿怎么能名载史册?鲁庄公应该算是一个识人识才、任人惟贤、用人不疑的英明的国君。生F:曹刿能充分施展他的军事才能,完全基于鲁庄公有气量,不自以为是,不刚愎自用,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生G:我们分析课文时,强调

6、了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好象把鲁庄公放在曹刿的对立面,曹刿是歌颂的正面人物,鲁庄公是反面人物似的。现在听了D、E、F同学的分析,我觉得不应该把鲁庄公当作反面人物。师:(点头肯定)确实,如果没有鲁庄公起用曹刿,那么,长勺之战的取胜就无从谈起。鲁庄公的识人识才以及采纳曹刿的正确战略,是弱鲁战胜强齐的前提。鲁庄公其人,论谋略不如曹刿,但不能说他无“远谋”,长勺之战,他还是有功劳的。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鲁庄公,他在战前谈准备条件时,本末倒置;自己参与了战争,获胜后却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透露出他浅陋的一面,照应了课

7、文开头曹刿向同乡人所说的“肉食者鄙”,对不对?生:(齐声)对!师:(微笑)同学们,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今天你们表现真厉害么,能够不迷信老师,并且敢于超越老师。谁能用一些名言来说说这种好现象呢?(学生抢着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师:(微笑,赞赏地)同学们说得真好,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今天你们的思考证明了这句话,老师说的你们想到了,老师没说的你们也想到了。这就是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我特别要表扬A同学和D同学,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大家都要学习他们。……启示:上

8、面这个教学片段,使我豁然开朗:教师低下“高贵”的头,一步步走下权威的“圣坛”,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允许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而不是硬把学生往“标准答案”上逼。惟其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             现代接受美学的理论对语文探究式学习“个性多元”3的特点作出了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