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24891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9
《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管辖海域辽阔,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丰富,沿海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沿海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给海岸带和海洋造成巨大环境压力。同时,中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海洋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实践表明,中国实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有成效的。 保护海洋环境
2、既是中国政府改善本国海洋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中国政府对国际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贡献。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成员,中国在致力于保护本国沿海和海洋环境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努力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认真履行所承担的国际义务。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全球海洋环境的诚意和决心。 海洋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保护海洋环境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保护海洋,匹夫有责。值此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之际,在这里介绍: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状况,中国为海洋环境保护所作的努力,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一、中国海洋环境状况 中国拥有1800
3、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中国沿海地区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压力较大,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与海岸带和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几年,我国海洋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但局部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至今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仍面临严峻形势。 -----全国近岸海域污染程度略有减轻。2003年,一、二类海水比例占50.2%,比2002年提高0.5个百分点;
4、四类、劣四类海水占30.0%,下降5.9个百分点。四大海域中,南海近岸海域污染较轻,东海污染较重。丹东、大连、日照、葫芦岛、威海、揭阳、江门、文昌、琼海等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营口、盘锦、上海、嘉兴等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全部为劣四类水质。2003年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14.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了3.2万平方公里,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 -----全国海水鱼、虾、贝、藻类养殖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较2002年略有好转,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的污染范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近岸海水鱼虾类产卵场、索饵场及自然保护区的部分水域仍然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
5、类和铜的污染。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污染范围较2002年略有扩大,石油类和铜的污染范围与2002年相比变化不大。从污染状况来看,黄渤海区无机氮、化学需氧量污染相对较重,东海区活性磷酸盐、铜污染相对较重,南海区石油类污染相对较重。 -----全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继续保持良好,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较差。大连湾、锦州湾、秦皇岛、胶州湾、汕头近岸、大亚湾、珠江口、湛江港等局部海域的沉积物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大连湾、锦州湾和珠江口海域沉积物污染较重。 -----至2003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种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80余个,其中,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4个,但部分典型
6、海岸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具体表现在:滨海湿地丧失;红树林和珊瑚礁生境破坏,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为破坏等现象还未彻底杜绝。 -----我国近海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中华白海豚近年来数量骤减,已成为濒危物种,斑海豹、宽吻海豚、江豚、克氏海马、黄唇鱼等国家保护动物也遭到人类过度捕捞。 ----赤潮灾害频繁发生。2003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累计面积约14550平方公里。全年12个月均有赤潮发生,黄、渤海赤潮主要集中在夏季,高发期在7-8月;东海从春末至秋末均有赤潮发生,高发期在5-9月;南海赤潮四季均有发生,但5-9月
7、为高发期。长江口及浙江近岸和近海海域从4月中旬至7月初发生赤潮近40次,且持续时间长,最长一次赤潮过程持续35天。2004年5月,浙江中南部海域发现特大面积赤潮,5月17日浙江中部、南部各海域赤潮总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二、逐步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 中国重视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 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