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含解析

ID:42612516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8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含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含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含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含解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抓岛分•对点粘练一、(2015-内江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石头记夏坚勇1坐落在小西门内的包公祠有一“知府碑”。碑上的名字琳琅满目,有亲王,有大忠巨奸,甚至一些来去匆匆的席常之辈,却偏偏没有那个本该有的名字。2那个名字叫包拯。3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封府的名字是和包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了包拯,开封府才成了平民百姓心中的圣殿,成了“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的代名词,也成了让一切贪赃枉法的恶徒们胆战心惊的符咒。那又怎么会没有包拯?4包拯的名字是有的,导游小姐指着石碑中间的一块告诉我:“包拯的名字在这里。”千百年来,由于人们敬仰包公的大名

2、,在观赏石碑时经常指指点点,天长日久,竟将包公的名字磨去了,只留下一处起明发亮的深坑。5我不禁肃然。是一些什么样的手指,竟将坚硬的石头磨出了这么深的印痕?要知道,那些手指不是戳,更不是抠,只是轻轻地指点。可就是这轻轻一点,甚至可能是轻轻一抚,竟形成了这样令人惊叹的奇迹。可以想见,在每一次的寻找、指点和抚摸中,都传递着一份景仰和感慨,传递着一份心灵的温煦和沟通,也传递着一种呼唤-----------------------对公正、淸廉和神圣法律的呼唤。6当然,也有见了“知府碑”上的名字而畏缩不前的,例如,金末元初的文学家王烽在一首《宿开封后

3、署》的诗中感慨道: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乌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包,即包拯;范,即范仲淹,将包、范英明喻为“霜威”,而“惊乌”则是天下的贪官污吏。虽然时隔200余年,贪官污吏见了石碑仍惊惧,仍不敢正视。因为这对他们是一场灵魂的审判,走近审判台,他们的目光是那样恍惚游移,步履亦是那样踌躇畏怯。7这是一个正直的文人士大夫的感慨。但实际上,平民百姓们在瞻仰“知府碑”时,寻找的、指点的只是包拯。这也许不很公平,在冷峻的历史学家那里,包拯的名字远不及身居高位又文才兼具的范仲淹响亮。正史上的包拯并没传说得那么神。他任开封知府一共只有

4、一年半,这期间基本上没有什么石破天惊的举动,也没有什么有强烈震慑力的大案。平心而论,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包拯不仅比不上范仲淹,甚至不能和“知府碑”上的其他有些人物相比(比如寇准,蔡襄)。8那么,人们为什么只寻找包拯呢?9答案在于,包拯虽非挥手起风雷的政治改革家,也非落笔惊风雨的文章高手,却以他的峭直清廉和刚正无私而名世。人们寻找的正是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所渴求的品格。民众的渴求和这种有着金属般质感的坚挺品格的碰撞,激起了黄钟大吕般的共鸣。渴求愈是强烈,共鸣也愈如亢激,中国老百姓心底的“包公情结”亦生生不息。10一位西方哲学家说过:“产生英雄的民

5、族是不幸的。”我想,膜拜清官的人民大概就更不幸了。在中国,反腐败永远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话题,至少在小民百姓的生活空间里,它的分量要比那些经邦济国的改革纲领重要,也比那些产生了很大“轰动效应”的诗文辞章重要。小民百姓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衣食温饱。因此,为官的清廉与贪酷,往往成为他们对政治最朴素的评判,至于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大抵只是精英伟人们关心的事情。民众对腐败的切肤之痛和切齿之恨,集中反映在舞台上那些以包拯为题材的戏文中,且看看那些剧名:《刨美案》《钏赵王》《刨国舅》。为什么都是“钏”?因为这些当官的太不像话了,不刨不足以解心头之

6、恨。再看看钏刀下的那些头颅,差不多都是炙手可热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反腐败就是要敢于动真格的,就是要从这些有分量的头颅钏起。那么就一路锄下去吧,钏他个血溅簪缨、尸横朱门、谈贪色变、大快人心。随着包拯那一声回肠荡气的“开钏”,民众心底的情绪也得到了淋漓酣畅的宣泄和释放。⑪看罢了包拯在舞台上的亮相,再到“知府碑”上找出包拯的名字,指点着感慨一番,除此而外,中国的老百姓还能怎么样呢?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写道:开封府知府碑上的名字琳琅满目,却没有本该有的包拯。作者这是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文写包拯名字

7、因受触摸而被磨去的事件做铺垫。B.第3自然段的画线句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包公的敬仰和对公正、清廉的呼唤以及人们对开封府的畏惧。C.身居高位又文才兼具的范仲淹在小民百姓中没有包拯名气大,是因为他缺乏包拯那样的峭直清廉和刚正无私的品性。D.文屮引用王悻的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贪官们面对“知府碑”时的惊惧,同时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E.作者用问句收束全文,说明中国的老百姓除了看看舞台上包拯的亮相,指点“知府碑”上包拯的名字等方式表达对清官的渴望和崇拜外,似乎别无他法,含有对现实生活中反腐不尽如人意的感叹。解析:B、C

8、B.应是“贪赃枉法的人”对开封府的畏惧。C.文中没有相关信息。★2.文章多处采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