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

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

ID:42606410

大小:5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8

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_第1页
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_第2页
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_第3页
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_第4页
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6-0510:27  共60人浏览[大][中][小]  一、产业布局与集聚问题的研究线索和理论渊源  研究产业布局与集聚问题的空间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融合了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制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在经济学产生之初,经济学的各个分支是糅合在一起的,因为当时还没有各门分支经济学。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各门具体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才逐渐产生出来。因此,如果我们要探寻产业布局理论或者空间经济学的起源,就不可能只有一个源头。在每

2、一门与空间理论有关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产生的源头和发展的节点上,我们都可以找到研究这一问题的早期渊源。为了探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们有必要对空间经济理论的各条研究线索进行一番梳理。  (一)国际贸易理论对产业布局问题的研究  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的经济学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时代,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由李嘉图(DavidRicardo)所创建的,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对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以致人们一谈到国际贸易的有关问题,就必谈李嘉图。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依然在国际经济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

3、的位置。然而也正是这一理论将空间因素从主流经济学中驱除出去(EkelundandHebert,1999)。在李嘉图的模型中,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其一是李嘉图模型对运输成本问题考虑不当。在该模型中,运输成本是以作为与其他成本毫无差别的方式并人模型的,也就是说,运输成本仅仅“暗含在生产成本之中”。这种方法显然不恰当,因为按照这一理论,任何地区或国家总是会在一些方面存在比较优势,因此,国际或地区间的贸易就总是必要和可能的。然而,实际上,如果我们引入运输成本,国际或区域间的贸易并不是必然的。当运输成本大于通过贸易和分工

4、所获得的收益时,贸易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时各国或各地区倾向于各自生产所需要的产品(自给自足)。通常,一个地区运用贸易方式发展其优势产业的边界是通过贸易获得的额外收益正好足以补偿其运输成本。李嘉图用比较利益替换了空间运输成本,这样空间问题就从李嘉图的模型中给删除了。其二是他的地租理论。李嘉图模型所定义的经济空间是一种基于土地自然属性差异的异质空间,他所提炼出的区位差异仅仅表现在一般土地生产力上(EkelundandHebert,1999)。因此,李嘉图的地租就是基于土地肥力而产生的地租。李嘉图运用地区之间土地

5、肥力的差异复活了在替换运输成本概念时所遗失的空间问题。这种基于土地肥力的地租与比较优势结合在一起,决定了产业的区位必然是依土地和劳动力的自然属性而分布的。  20世纪30年代,比较优势理论被进一步具体化为要素禀赋论,该理论认为,一国贸易优势和产业分工取决于要素禀赋。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奥林(Ohlin,1933)证实:国际贸易理论仅仅是一般布局理论的一部分,为此,该书对价格的空间或区域方面给予了充分考虑,对在国内生产要素的供应和运输费用方面的地区差别的影响也给予了适当的考虑。然而,要素禀赋论与比较

6、优势学说其实并无实质性的区别。要素禀赋论充其量就是用要素禀赋的生产力差异替代了李嘉图的土地生产力差异,由要素禀赋所引致的产业区位分布仍旧是由要素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奥林首先在商品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无运费)而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讨论了要素的丰歉如何决定商品的相对价格和贸易格局。这实际上就是李嘉图所讨论的情形,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意味着不同的地点在生产力上存在着差异。然后,奥林放弃了商品流动无运费的假设,讨论了进口税和运费对贸易格局的影响。最后,奥林甚至放弃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讨论了要素流动

7、对国际贸易和生产布局的影响。奥林的进步在于将运输成本和可流动的生产要素引入到国际贸易和产业布局理论之中。然而,囿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假设的束缚,奥林仍旧只能在完全竞争框架下处理其产业布局模型。由于完全竞争框架与规模报酬递增不能兼容(Sraffa,1926),因此,尽管奥林反复声称大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生产的重要性,但要素禀赋论的一个基本假设仍然是规模报酬不变。这样,奥林最终还是只能通过外生的要素禀赋(自然属性)来解释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生产布局。  20世纪70年代后期,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受到了新贸易理论的挑战。

8、该理论认为,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并不依赖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国际贸易中的很大一部分常常发生在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这种基于相似需求的贸易理论是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基础之上的。国内规模需求为规模生产提供了条件。为了获得规模报酬递增的好处,厂商的理性决策是大量出口这种具有规模优势的产品。规模报酬递增暗示了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Krugman,1979),正在这时,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Di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