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04002
大小:18.7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8
《2019小学数学教研组长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XX小学数学教研组长总结 一 新学期伊始,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和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回顾一下上学期的工作经历简单梳理一下本期的工作思路很有必要。 刚开始接手行政工作有些不太适应,各项临时性工作让人猝不及防,繁杂琐碎有时让人理不清头绪,我不禁问自己:“难道这就是常规?”有疑惑的时候就请教有经验的同事,得到了不少帮助,但难免也有做的不当的时候,比如说沟通协调不到位,方法欠佳。所以新学期我会抱着继续学习的态度虚心向同事领导请教,不断学习工作方法,争取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学籍工作千头万绪,开学前两个月是最为忙绿的阶段,我会严格按照上级
2、要求做好学生的转入转出工作,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争取不出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本学期业务要更加熟练。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导处一员和数学教研组长,虽然资历尚浅经验不足,摸着石头过河也不忘学习反思、取长补短。为了规范教研活动我考虑与教师积分挂钩,使教研更加常态化、制度化;本学期尝试集体备课,利用大家的智慧碰撞增进对课堂的认识,不断探索共同提高;在刘校长的带领下,大家共同撰写学科课程纲要,使我们的教学不光经验化更要专业化,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也要促进教师的教,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的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块资料留存及
3、保管是我的分内之事,为了改善以前资料留存不甚合理、使用不太方便、较费人费力的情况,我会重新进行资料规整,及时合理留存,充分考虑使用最大化,并与学校云盘保持同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着眼于“最好”,着手于“可行”,为探索出一条郎小教育的健康发展之路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身已在路上,风雨兼程! 二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同仁们相互切磋、相互提高的一个有利的环境,对于喜爱文学的人来说又是“知音相聚,何乐而不为呢”? 这学期我担任教研组长工作,深感每个老师担任两个班的教学工作看似独立的,但就一个学科来说,它的整体性又是很强的。况且,高中
4、三年不必须是一位老师教,全组的老师一齐学习,探讨,不仅仅使自己有所提高,而且对整个高中的教学环节起着链接的作用。开学初,我们制定组了工作计划,一学期下来,我们全组老师在新的课改精神及学校领导、教务处、教科处的指导下,用心地工作,发奋地实施着计划,并很好地完成了一些计划外的工作。我想从如下几个方应对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做个总结。 开学初,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让老师能更好地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并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从而帮忙教师转变观念,构成新
5、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认识到教改不只是教材的改变,而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法的改变:“以学生发展为本”。透过不断的学习、讨论、交流,教研组全体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我们对语文教改有了这三个方面的打算: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让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在这些方面我们投入了不少精力。在教学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既有了容量,又有了效率。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将优秀的文章
6、、人文思想说给学生,要将这些文章里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传递给后一代,那麽他们自己首先就要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否则是教不好书的。我们组里的老师,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在一言一行中,都很注意砺炼自己的品格,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不迟到不早退,常读书、勤学习,在学生中树立起勤奋好学的形象。不论在高一、高二还是在高三办公室,都能看到他们埋头备课、学习、改作业的场面。全组成员能够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活动,踏踏实实的完成教务处布置的任务,认真地分析月考、期中考试等试卷,找差距、找原因、订措施,争取下一步的工作有所进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组成员,
7、都能认真备课,开学时每位老师都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高一还做了新课程拓展课的计划,在教学过程的设置上,各位老师,都能精心的选取教学方法,设计专题训练。 几位老师的教案,我看了感到他们都很认真,他们为了上好一节课,查了超多的资料,写了几遍教案,这种精神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这学期的教研组计划中,我们特意强调了备课环节中的学情分析及教后感,一学期下来,各位老师都在发奋地实施。我听了他们的课,感到各人都有特色。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状况,都在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质和实际运用潜质,而且在备课中能注意结合
8、实际,探索,创新,并能充分控制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以载道“。 第二,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