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ID:42597046

大小:7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8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_第1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_第2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_第3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_第4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是什么?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实现目标3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收入

2、分配的理论6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4.市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1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功能2市场的刺激和创新功能3约束与监督功能4外部竞争压力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一)计划经济的弊端:1.权力高度集中,企业没有自主权;2.企业不能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效益低下;3.造成企业失去活力,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缺点比较:1计划经济的优缺点优点:a可以根据预先决定的比例来配置资源,使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防止宏观经济周

3、期性的波动b便于形成明确统一的发展目标,根据行政权威和计划指令进行的资源集中和分配,可以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迅速发展凭市场作用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的重点产业和技术c有可能从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处理各种主体之间复杂的利益矛盾。缺点:a计划者对经济规律的认知水平不高、运用能力不强、信息不完备、各种利益主体的特殊影响等等都会降低计划本身的科学性,均可能导致计划失误这种最大的失误。b计划通过科层组织自下而上地制定,自上而下地执行,多层次的信息传递可能导致计划调节的滞后效应,对经济的调节难以及时有效。c权利的高度

4、集中可能会压抑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市场的功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功能;市场的刺激和创新功能;约束与监督功能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a推动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b引导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b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c市场调节对经济外部性问题无能为力;d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三)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取代的必然性1、计划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完全信息假定;利

5、益一体化假定。这两个前提都是不可能具备的。2、市场机制有效运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价格充分灵活;企业的数量足够多。这两个条件不能完全具备,但有可能基本具备。(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1、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2、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和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3、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4、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开放的需要。6.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基础与框架。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

6、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1、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3、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4、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结构构成它们共同的基本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才能真正成为所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构成整个社

7、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微观基础。只有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现代企业才能够得以具备存在、发展并实现自身的再生产的空间和外部条件;只有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才能确保在微观搞活的前提下,维持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只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形成多种经济主体间的激励兼容机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只有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各种经济主体得以承受和规避市场风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7.什么是过渡经济学?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与特征是

8、什么?答:(一)实质:中国的渐进性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宪法制度的内容决定了改革的内容,宪法制度的变化方式决定改革的方式。它把市场化、工业化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三重重大的社会转型浓缩在了同一历史时代,具体来讲又有以下要点:1、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2、中国的市场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制度的改革相联系的;3、市场制度是一个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的有机整体,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不仅仅涉及到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