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告知

危害因素告知

ID:42589279

大小:359.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8

危害因素告知_第1页
危害因素告知_第2页
危害因素告知_第3页
危害因素告知_第4页
危害因素告知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害因素告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23作业环境有毒,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健康危害理化特性粉尘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肺病,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当心中毒应急处理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注意防护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456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噪声健康危害理化特性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性,杂乱无章的声音。噪声有害应急

2、处理噪声有害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并紧闭门窗,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注意防护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必声能:佩带耳塞;使用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噪声有害危害信息告知卡789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噪声危害信息噪声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引起听觉损害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其它系统也有不良影响。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中可引起听力损失,甚至导致噪声性耳聋。临床表现:噪声性聋的基本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及头晕等。预防措施:(1)控制噪声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2)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

3、吸声材料装饰车间内表面;采用吸声尖劈;将声源或工作场所封闭。(3)个体防护:佩带耳塞、耳罩、帽盔等个人防护用品。(4)健康监护:进行就业前健康体检,取得听力的基础资料,凡有听觉器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不宜参加强噪声作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有高频段听力下降M30分贝时,应列为观察对象,采取保护措施,对于听力明显下降者调离噪声作业并定期检查。此外,妇女孕期应避免接触超过卫生标准的噪声。噪声有害(5)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应离开噪声环境。101112作业环境咼温L,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健康危害理化特性高温对人休体

4、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热辐射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注意防护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注意高温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当心有毒r体注意3注意通风。131415煤气使用场所有毒,请注意防护煤气健康危害理化特性煤气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极易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细胞得不到氧气,特别是大脑层细胞,就会丧失活动能力,以至丧失生命。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易发生屮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5、应急处理救护者采取自保措施进入煤气区域,将伤员移到空气流动处;松解伤者衣扌II及裤带,盖好衣物及被子,注意保暖;若喝水给予热糖茶水,必要时可针刺人中穴;对呼吸困难或刚停止呼吸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挤压术;中毒者在恢复知觉前,不得送往较远的医院。注意防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