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2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综合测评(十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蟹革,女蟹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材料说明古人早期家庭常规教育()A■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B・日常行为的教育成人化C・以传授生活技能为核心D・强调知识忽视道德教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教育,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可知,中国早期的家庭教育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A项符合题意。从吃饭到日常举止f这不是成人化的教
2、育f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含义。材料是日常行为的教育,不是生活技能,C项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重视道德教育,D项说法正好相反。答案:A2・(2016-石家庄检测)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A・孔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解析: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方面主张"无为",与材料中"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相悖。答案:C3・(2016•广东六校联考)《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f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走反映的本质是()A•儒家
3、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材料说的是儒家思想是法制的内核,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是一些原则,而法制则是具体的细则,两者并不相同,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是人治思想f不会促进民主法制的发展,故D项明显错误。答案:A4.(2016-内蒙古鄂尔多斯高考模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f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C
4、•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解析:"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说法绝对且不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鲁国可能接受儒家思想f并未明确说明,其他各国统治者采纳儒家,故B项错误;材料内在的逻辑为〃子贡出"导致"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五国各有变。”故推知,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儒家未提及百家,故D项错误。答案:C5・(2016•嘉兴测试)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f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
5、"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解析:题干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民性天生为善却不能为善,故立王诱导向善,这是天意,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故c项正确;汉代儒家独尊f其原因之一是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统治需求,但不是主要影响,排除A项;"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思想的基础,但B项不符合"主要影响"的要求;汉代倡儒与尊儒,但D项不是主要影响。答案:C6・(2016-云南昆明摸底)《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f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f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J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6、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解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齐鲁为儒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由此可知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选D项。A、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秦朝已实现转变,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7・(2016-济宁高三质检)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颍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f不须外面添一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f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解析:A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f只需反省内心就
7、可得到天理;B项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C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f三者都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A.B.C三项错误;D项主张"格物致知",符合程朱理学家的主张,故D项正确。答案:D8・(2016-南京联考)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第一个人"是()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黄宗羲解析:材料中两人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