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1、古诗两首回龙观中心小学杨烁教学目标1、背诵两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2、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的意境美和形象美。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对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生答)2、引出作者你们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
2、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李白)3、揭题李白平生喜欢游山玩水,在开元十三年,他去过一座山,你们知道是哪座山吗?(生答)(板书:天门山)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板书:望)过渡:“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初读古诗,回顾都写了什么?生自读、指名读。2、透过诗文找景色。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请你再读这首古诗,找一找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来。3、全班交流、汇报。预设:天门山、楚江、碧水……(课件
3、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三、展开想象,感悟诗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学习前两句诗,体会山险水涌。出示:(1)天门山什么样呢?让我们读读前两句来找一找。预设:中间段开的两座山峰师: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因为一把利剑将它劈开,形成高高的山峰。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楚江)什么是楚江?(长江)你从哪知道的?(书下注释)你运用了结合书中注释的方法了解了楚江。引读: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一起来读一读。(2)这又是怎样的水,能够把高高的天门山劈开?(水流快、冲开)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天门山)怎么回?生说。引读:
4、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了巨大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指名读。(3)过渡: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冲断回旋)诗人望见了天门山,望见了楚江,请你结合这两句诗来说一说,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壮观)读。小结:天门山本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波涛汹涌的楚江的撞击,使山从中间断开,形成高高的天门山,两山之间形成深深的楚江,高高的天门山和深深的楚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读:这是险峻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
5、句)过渡: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那么诗人是在哪望的天门山、出江水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学习后两句诗,体会“出、来”。出示:(1)读读这两句诗,来说一说诗人是在哪望天门山的?预设:坐在船上看。从哪知道诗人是坐在船上看的?(帆、来)(2)船向天门山顺流而下,站在船上他又望见了什么?(山)两岸相对的青山明明是静止的,怎么会有“出”的感觉呢?是怎么“出”的?(慢慢显现出来、越来越清晰)过渡:正因为船在动,人在动,所以感觉山在动。(例公交车)齐读。从古到今,历代的人们都非常赞赏李白的这个“出”,它使静景变成了动景,让诗活了起
6、来。再来感受,齐读。小结:李白是坐在船上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天门山高高的身姿看得越来越清楚了。(3)引读后两句诗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小结:刚刚我们运用了展开想象的方法,就知道山是怎么出来的。四、入情入境,深悟诗意1、介绍写诗背景出示:诗人李白胸怀豪情壮志,离开四川到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着江水一直往东,在经过东、西两山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当时,诗人年轻浪漫,一派天真。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
7、力。2、结合诗句,体会诗人心境。听完老师的介绍,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说一说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喜悦)3、入情诵读。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4、配乐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