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28045
大小:32.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6
《桥水基金创始人的投资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美国对冲基金教父,被称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一直都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26岁,在逼仄的公寓楼里,达里奥成立了桥水基金,在2011年超过了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对冲基金。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甚至评价说,达里奥的桥水基金对经济的统计分析甚至比美联储都靠谱。雷·达里奥结合40多年职业生涯,回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引人深思。第一我阅人无数,没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我一直都很幸运,因为我有机会体验身无分文,也知道富有是什么感觉。现在很多人都花很大精力赚钱,我如果没体验过贫穷与富有两种状态,就不会明白金钱对于我来说是否真
2、的重要。我不是说拥有更多不好,但对我来说,当金钱积累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增加再多,也就不会明显提升那些我认为人生最棒的东西: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人脉,有趣的经历,吃得好睡得好,听歌,各种新点子,性等其他基本需求和令人愉悦之物。我60多岁了,我这个年纪的人优势已经不多了,其中之一就是我能回望过去,审视我这些人生原则是否真的发挥过作用。我发现,大众对于成功的概念是这样的:穿着拉夫·劳伦服装,在一幅光鲜亮丽的宣传照旁边附上自己的成就介绍:上最好的私立预科学校,考入常青藤联盟的名牌大学,能答对所有的考试题。其实这是对真正成功人士生活的误读。我阅人无数,没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他们也常犯错,缺点也不少,
3、他们成功是因为正视错误与缺点,找到日后避免犯错、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觉得,全力利用好直面现实的过程,尤其是在和困难障碍斗争时的痛苦经历,从中竭力吸取教训,这样定能更快实现目标。第二成大事者,不把赚钱当首要目标我们不会满足于实现一个个梦想,而是享受这个追梦的过程,这是基于收益递减原理的。举个例子,假设你的梦想是赚钱,而当你赚够了,再赚更多也就没有边际效益了,若此时的梦想还是赚钱就很傻。超过使用边际后还不断获取,是难有回报,甚至没有回报的,还会产生譬如贪婪这种负面的结果。根据收益递减原理,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要寻求新鲜事物或探索已存在事物的新层次,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满足。我认为,在遵循宇宙规律,在有利
4、于进化的基础上追寻个人目标,就会获得奖赏。看看所有现存的物种吧:它们不断维护自身利益,同其它生物共生进化,却不知道它们这种自利行为也推动了进化。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相互共生的。追逐自身利益,会激励人们接受挑战,获得益处,推动社会有效发展。反过来,社会也会回馈那些推动其有效发展的个体。所以评判对社会有效贡献的粗略标准是赚了多少钱,而不是有多想要赚钱。看看是什么促使人们赚钱,你就会发现,这同他们对社会的有效生产值成正相关,同他们想赚钱的欲望程度无关。不少盆满钵盈的人都没把赚钱当做首要目标,他们只是认真工作,生产社会需要的东西,就逐渐变得富有了。也有不少人天天想赚一大笔钱,但从没按社会需求进行生产,
5、就没怎么赚钱。另外,不要混淆“目标”和“欲望”,这很重要。目标是你真的想实现的东西,而欲望是你想要但会阻碍你实现目标的东西。我之前解释过,欲望一般是一级效应。例如,假设目标是身体健康,欲望就是吃可口但不健康的食物,这个是一级效应。这种结果不利于你实现健康这一目标。所以单从结果来看,目标是好的,欲望是不好的。你想做成天宅在家里看电视吃薯片无所事事的人,这对于我来说真的完全没问题。但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最好就别撕开薯片包装袋了。第三平庸之辈,思维是最大瓶颈我们大多数人生来具备的特质,既会帮助我们,也可能伤害到我们,根据用途而有别。程度越极端,特质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就相对应越大。例如,创造力很
6、强、目标很清晰,善于把握大局的人可能就会在生活细节上吃亏。而重实务、关注具体任务、能完美处理细节的人可能不怎么有创造力。因为我们思维的特性,很难两者兼顾。而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达尔文自传曾说过:在大自然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既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能感受到大环境的变化并适应是一种能力,主要是洞察力和推理能力。正视自己的弱点担心表面上看起来是否体面的人,一般是在掩盖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或缺点,这种人从来不去学怎么处理自己的无知与缺点,任凭其成为未来的拦路虎。我所遇到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不是历经犯错学习才获得成
7、功的。他们和大家一样都有缺点,不过他们懂得如何应对自己的缺点,不会使其阻碍梦想的实现。除此之外,这些成功人士学识渊博,能力超凡,这些都能助我找到最佳的决策方案,这种资源比任何单个成功的人(无论他多成功)所拥有的优势都大得多。这解释了为什么乐于做出最佳决策的人极少会对自己的方案表示十足的信心。他们因此希望学到更多(通过探索其他值得信赖之人,尤其是持异见之人的想法),并渴望发现自身缺点,避免这些缺点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