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27259
大小:320.1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16
《气体安全告知卡(丰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Oxygen氧气O2本品助燃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
2、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个人防护装备:-8-Oxygen液氧O2本品助燃、会造成冻伤健康危害:本品为极冷液体和气体,且带压,直接接触液体会造成冻伤,会造成快速窒息。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
3、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个人防护装备:-8-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CO2本品不燃健康危害:
4、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接触液体会造成冷烧伤。立即用大量的室温水冲洗冲洗,使受伤皮肤缓慢恢复至身体温度。如皮肤与手套、衣服粘连,不可强行脱去,并立即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应急处理: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确保通风良好,
5、尤其是密闭区域。检测氧气浓度。进入事故区域穿戴自给式呼吸器,除非有确定证据表明空气氛围正常。在安全前提下,阻止泄漏或将气瓶移至室外。如果气瓶或瓶阀漏气,联系原厂家。不要试图处理残气或未使用的产品。盖上堵头,拧上瓶帽,贴上适当的标签将气瓶返回原厂家。灭火方法:选择对周边环境无危害的灭火方式。个人防护装备:-8-Nitrogen氮气N2本品不燃健康危害:本品可引起快速窒息,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和眩晕。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6、就医。应急处理: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确保通风良好,尤其是密闭区域。检测氧气浓度。进入事故区域穿戴自给式呼吸器,除非有确定证据表明空气氛围正常。在安全前提下,阻止泄漏或将气瓶移至室外。如果气瓶或瓶阀漏气,联系原厂家。不要试图处理残气或未使用的产品。盖上堵头,拧上瓶帽,贴上适当的标签将气瓶返回原厂家。灭火方法:选择对周边环境无危害的灭火方式。个人防护装备:-8-Nitrogen液氮N2本品不燃,会造成冻伤健康危害:本品为极冷液体和气体,且带压,直接接触液体会造成冻伤,会造成快速窒息。 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立即用
7、大量的水冲洗眼睛并就医,冲洗时要保持眼睛打开。皮肤接触:一旦发生冻伤,应立即进行医疗处理,一旦条件许可,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到温水中,温度不要超过40℃,不要摩擦被冻伤的部位,否则会造成组织的伤害,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应急处理: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确保通风良好,检测氧气浓度。进入事故区域穿戴自给式呼吸器,除非有确定证据表明空气氛围正常。灭火方法:选择对周边环境无危害的灭火方式,如有必要,在灭火时要使用自给式呼
8、吸器。个人防护装备:-8-Argon氩气Ar本品不燃健康危害:本品为惰性气体,高浓度时有窒息危险。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水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