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

本文首先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

ID:4251076

大小:104.24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7-11-30

本文首先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_第1页
本文首先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_第2页
本文首先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_第3页
本文首先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_第4页
本文首先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文首先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提要本文首先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碳纤维(CF)为导电填料,系统研究了辐射交联前后LDPE/CF复合物的导电性和PTC效应。首次提出了复合物的电阻率的大小主要由复合物中碳纤维搭接点的数目N及纤维搭接点间宽度W共同决定的观点。在研究复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时,发现辐射交联后LDPE/CF复合物的溶胶被抽提出去后,材料的PTC效应完全丧失。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晶区(溶胶)对复合物PTC效应产生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辐射交联后LDPE/CF复合物的PTC强度增加、NTC现象消失的结构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PTC/NTC效应产生的机理。通过选用碳

2、纤维为导电填料和采取强化辐射交联的手段,降低了聚丙烯复合物的室温电阻,提高了复合物的PTC强度,消除了其NTC效应,开发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碳纤维填充聚丙烯复合物的PTC材料。第一章绪论§1.1引言导电高分子材料一般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类。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因受诸多因素限制,应用较少。相比之下,由导电粒子(如碳黑、碳纤维、金属、金属氧化物等)掺杂的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则发展迅速,并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与应用。在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中,有一类功能材料,具有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性能。其特点是材料的电阻率随着

3、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结晶聚合物的熔点附近,电阻率可升高几个甚至十几个数量级。又由于聚合物加工成型方便,这类材料克服了陶瓷基PTC材的缺点,在电流过载保护器、自控温式加热带、传感器、彩色电视机的消磁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聚合物基的PTC材料自1975年以来被广泛使用。目前,美国的Raychem公司已有商品出售,国内上海、安徽等高校、科研企业单位也相继开展了PTC材料的研制。聚合物基PTC材料应具备如下的特点:(1)较高的PTC强度,即材料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在较窄的温度区间内迅速增大,确保材料在瞬间完成由半导电或导电状态到绝缘状态的转变。(2

4、)具有稳定的PTC功能,即材料在反复使用后,其PTC强度与室温电阻率变化很小。(3)没有NTC(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效应.NTC效应是材料的电阻率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而突然降低的现象。NTC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十分有害,会造成材料的烧毁。要满足上述条件,须寻找合适的高聚物基体和导电填料,以及加工工艺条件,材料的后处理或改性方法等。§1.2聚合物-导电粒子复合物的导电性1.2.1碳黑/碳纤维的形态、结构及性质1.2.1.1碳黑的形态、结构及性质X射线衍射分析配合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碳黑的结构很可能是

5、同心晶体粒子模型1-2。边缘是由平行排列的石墨层平面束构成,层间距为3.5-3.8?,中间是乱层结构,即石墨层混乱取向。在每一石墨晶体中,碳原子按六角形网络排列三至五层。晶格常数用X射线测定,如图1.1所示。a=2.46?c=6.70?l=1.42?Figure1.1Crystalstructureofgraphite.碳黑固体一般分为三个层次:(1)基体粒子(primaryparticle,直径约为10-100nm),(2)聚集体(aggregate,50-500nm,由基体粒子相互接触而成),(3)附聚体(agglomerate,5μm以上,由

6、聚集体堆积而成)。碳黑通常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聚集体内部的凝聚力为范德华力。碳黑粒子的大小、表面积、孔隙度、表面基团等性质,直接影响到聚合物和碳黑之间的结合能力及复合物的导电性。其中,碳黑的孔隙度是用DBP值来表征的,即加一些溶剂如DBP(dibutylphthalate)等,直到所有的碳黑孔洞被填充,单位为ml/100g。碳黑聚集体的结构按其内部基体粒子排列方式,通常分为高结构碳黑和低结构碳黑。高结构碳黑的特点是,具有较小的粒度,较大的比表面积和DBP值,粒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反之则为低结构碳黑。碳黑的结构越高,越易于形成网络结构,其构成的高

7、分子复合物的导电性也就越好3。此外,碳黑粒子表面的含氧基团,如羟基、羧基、羰基等,会束缚载流子的迁移,影响导电性。1.2.1.2.碳纤维的形态、结构及性质(1)微观结构各种测试手段对碳纤维结构的研究表明,构成碳纤维的基本结构单元目前公认是由sp2型碳原子条带组成,这种碳的条带类似于石墨结构中的六元环网面,如图1.1所示。但是在碳纤维中这样的二维平面是不平整的,具有不规则的外形,带面内含有空洞,原子位错等缺陷。Watt和Johnson4根据X射线衍射及电子显微镜对PAN基碳纤维的研究结果指出,一定数量的原子带平行排列堆砌在一起形成枝化的微纤,微纤在纤

8、维轴向上择优取向,原子带之间高度平行的堆砌,并从一个乱层堆砌区过渡到另一个乱层堆砌区。图1.2为Ruland5等人给出的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