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山区旱地玉米栽培模式探究

宁南山区旱地玉米栽培模式探究

ID:42506583

大小:5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16

宁南山区旱地玉米栽培模式探究_第1页
宁南山区旱地玉米栽培模式探究_第2页
宁南山区旱地玉米栽培模式探究_第3页
宁南山区旱地玉米栽培模式探究_第4页
宁南山区旱地玉米栽培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南山区旱地玉米栽培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宁南山区旱地玉米栽培模式探究摘要宁南山区长期干旱是造成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采用秋季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及其相配套旱作节水保境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土壤有效积温增加360〜380°C,土壤含水量增加8〜10个百分点,水分生产率提高6.45kg/mm•hm2,平均单产达到10.5t/hm2,最高单产突破12.0t/hm2,单位面积增幅超过26%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髙43%,种植密度由6万株/hm2提髙到7.5万株/hm2。关键词旱地;全膜覆盖;效益;配套技术;玉米;宁南山区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8-0009-05宁南山区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区,由

2、于土壤贫瘠,气候干旱,降雨分布不均,且年际变化大,冬春土壤休闲期干旱多风,农田裸露,风蚀量大,春迟、秋早、气温低,播期干土层厚,土壤含水量仅为4%〜8%,降雨期与播种期不能相期而遇,常常造成播种、出苗困难,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旱作雨养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秋季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技术,采用大小双垄的集雨效果,将冬春5〜10min有限降雨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中(图1),以保证早春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有效促进土壤一作物水分的良性循环[1]。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作物根系生长的关键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培肥地

3、力、纳雨蓄士商、较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土壤蓄土商、保水和供水能力,提高对有限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就成为旱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3]。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免耕覆盖可减少耕作次数,改变土壤结构和容重,调节土壤水气分配,进而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的重新组合[4]。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使土壤表层的结构稳定性得到稳定程度的恢复;与常规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可降低土壤侵蚀,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及其结构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5]。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成为提高宁南山区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建立和形成以秋季

4、覆膜为主、其他抗旱保境措施为辅的具有宁夏南部山区特色的旱作农业节水模式和旱作农业节水技术体系,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6-8]o1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效应土壤水分状况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农田覆膜后土壤水分的蒸发受到地膜的物理阻断,切断了与大气间的水分和能量交换,有效地抑制了土壤的水分蒸发,因而水分的散失较少,土壤的含水量相对稳定[9]。1.1不同覆膜方式土壤水分及效应(1)土壤含水量(%)o由图2可以看出,采用不同覆膜方式栽培的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膜〉早春顶凌覆膜〉播期全膜、秋季半膜〉早春半膜〉播期半膜,秋季全膜覆膜、早春顶凌全膜、播期全膜双垄沟播栽培

5、、秋季半膜栽培、春季顶凌半膜栽培、播期半膜栽培播期耕作层(0〜20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8%、18.4%.15.3%、15.3%.14.5%.13.8%,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含水量均超过18%,为作物播种与出苗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显示了较高的蓄水保境、逆境成苗的效果。在不同生育时期,0〜20cm土壤含水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水量随着减少。从不同覆膜方式看,耕作层(0〜20cm)土壤含水量平均秋季全膜为15.68%、早春全膜为15.65%、播期全膜为13.45%、秋季半膜为13.98%、早春半膜为13.20%、播期半膜为13.07%,秋季全膜较播期半

6、膜增加2.61个百分点,整体为秋季覆膜〉早春覆膜〉播期覆膜,全膜覆盖〉半膜覆盖,播期全膜早春覆膜〉播期覆膜,秋季半膜〉早春半膜〉播期半膜。(3)不同覆膜方式水分生产率。从不同覆膜方式降水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看,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早春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播期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秋季半膜〉早春半膜〉播期半膜,降水利用率分别为74.72%、73.07%、67.89%、59.82%、5&00%、57.19%,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较播期半膜增加17.53个百分点;水分生产率分别为31.65、31.05、29.10、29.25、27.45、25.20kg/min・hm2,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较播期半膜增加

7、6.45kg/mm•hm2,增幅为25.60%(图4)。1.2不同灌溉量及灌溉时期土壤水分与贮水量效应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补充灌溉,设6个处理,即:0、75、150、225、300、375m3/hm2,补水后第7天测定,不同处理、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随着补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补水量与含水量成正比,补灌375m3/hm2土壤含水量最高,平均比对照增加10.33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