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00315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6
《对苏轼政治生涯的认识和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苏轼政治生涯的认识和评价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可见他的成就是多么人。虽然苏轼在诗词、散文、绘画等文学领域以及哲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却很坎坷。苏轼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
2、有知识且深明人义,当1056年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22岁吋,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从此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苏轼的政治生涯可以用“三起三落”来概括:一起:步入仕途。1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年录取进士3別人,苏东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兄弟二人从此开始了政治生涯。苏东坡步人仕途后,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提拔重用。一落:大难临头。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03天。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
3、生了新党与I口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I口党一边,结果收到排挤,被贬到黄州。二起:东山再起。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史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宜上。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1089年7月至1091年2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三起:再回朝廷。苏东坡1091年3月回朝,进官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是他一生中多高的官职。三落:贬再贬。1093年9月,太后驾崩,1
4、8岁的哲宗亲政,刚一亲政,就变木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史远的僑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现在海南岛经济发达,古代却是极其落后、没有开化的蛮荒之地。贬谪至此,就再无处可贬了。苏轼一生政途人起人落,被陷害是他遭到贬谪的重要原因,但是,人家有机会陷害他的原因,脱离不了他的诗文作品,因为从总是固执的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反对。即使如此,他仍然不畏惧、不屈服,不停止为作,绝不趋炎附势,绝不同流合污。苏轼去世前自题六绝云:“心似己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
5、、惠州、僑州。”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H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吋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苏轼被贬至惠州、僑州时,已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史深刻地农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苏轼对待人生应该是非常乐观的,《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在书序中这么说道:“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尽管多次受到排挤,遭到贬谪,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
6、方,为当地的百姓做出了许多贡献。苏轼坎坷的政治生涯与其正宜、固执的品性是分不开的,而他的政途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也很大。一般人对他的认识也许仅限于他几篇耳熟能详的诗文,但是,我认为,在读苏轼作品的同同时,若能了解他的政治背景,定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会,定会更加敬佩这个独一无二的苏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