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85098
大小:139.1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15
《语文人教版必修33-8《寡人之于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O♦—课堂学案一♦<>♦I要点炎破处窃所欢・证服m关久山小一、实词1.通假字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③涂有饿苹而不知发:【点拨】①“无”通“毋”,不要.。②“颁”通“斑”,花白。③“涂”通“途”,道路。2.一词多义'河内凶凶多吉少①凶<汉初匈奴凶黠甫闻凶讯.缉拿元凶严邻国之民不加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②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严驴不胜怒,蹄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③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厂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愿得补黑衣之数④数V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亦量数罟不入湾池蒙冲斗舰乃以T•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点拨】①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不吉利的爭/凶恶,残暴/不幸,多指丧事/行凶作恶的人。②更/施加/放上/增加/夸大。③承受/尽/胜利/超过/优美的。④丿L,若干/数目、数量/命运/密/计算/屡次。3.古今异义①寡人之于国也古义::今义:①河内古义:今义:②弃甲曳兵而走古义:今义:③请以战喻古义:今义:④王无古义:今义:.【点拨】①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今义:形影孤单的人。②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③古义:跑,文中指逃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④古义:请允许我。今义
3、:常用于对方。⑤古义:贝IJ,那么。今义:常用作代词,当“这”“这里”讲。1.词类活用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④谨庠序之教:⑤然而不王者:【点拨】①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②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③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恿是:五十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④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⑤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右姓归顺。—、虚词「或百步而后止天之行,或日或雨•所守或匪亲,云霞明灭或可睹「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2
4、以<斧斤以时入山林、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点拨】1.冇的人/有时/倘若/或许2.用/用,凭,拿/按照/认为三、句式1.非我也,岁也:2.未之有也:.3.可以无饥矣:【点拨】1.……也,表判断。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2.否定句,宾语前置,应为“未冇之也”。句意是:没有听说过这种悄况。3.“以”后省略宾语“Z”o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四、名句积累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五、课文理解1.孟子善用比喻,长于说理,善于雄辩,
5、气势磅礴。你能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说明吗?【点拨】孟子善用比喻说理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孟了就用战争作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尽心”于国不比“邻国Z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文章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如第5段中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密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半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牛.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
6、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五十步笑百步”说明了什么道理?【点拨】梁惠王自以为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么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儿,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3.本篇文章表现出了孟子怎样的思想与主张?【点拨】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
7、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衣露了出来。其总: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口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地一味向民征敛相比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进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地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Z田”“鸡豚狗彘之畜”。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