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83853
大小:100.6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15
《全六册诗歌复习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六册诗歌复习概要(古典诗歌)第一册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來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蝶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文常:“沁园春”是词牌。二、内容主题:《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屮国的豪情壮志。这首词上阕以写景为主,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
2、深秋景色,后一句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追忆往事,突出了当年年轻的诗人与同学以身许国的抱负和意气风发的神情。这就含蓄地冋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三、手法特色:1、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凝练、豪放的语言风格。十五兼葭(《诗经》)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泪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屮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兼葭采采,白盟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渙。溯汕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注。一、文常
3、:本诗选自《诗经•秦风》二、内容主题:对这首诗中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三、手法特色:1借景起兴;2、重章叠句;十八*诗二首咏史(其二)(左思)郁郁涧底松,世胄蹑高位,金张藉I口业,荫此百尺条。由来非一朝。白首不见招。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一、文常:左思,西晋时期诗人,字太冲。《三都赋》和《咏史》诗是他的代表作。二、内容主题:《咏史》组诗共8首,借“咏史”来表现寒士的不平及
4、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这首诗是其二,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之情。三、手法特色:1、对比手法:全诗12句,分三层,每层都用对比手法。第一层是“涧底松”和“山上苗”对比,用松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用苗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第二层是“世胄”和“英俊”对比,庸庸碌碌的世家子弟占据高位,而具有极高天分的“英俊”却没有机会展现才华,享受到应有的对待。第三层是“金张”和“冯公”对比,指出籍旧业的可以世代为官,而奇伟出众的有才之士却“白首不见招”。这是对当时门阀制度的揭露与抗争。这三层对比,先是自然现象的对比,再是社会现象的对比,最后是历史人物的对比。2、比喻手法。饮酒(其五)(陶渊明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文常: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称是五柳先生。隐逸诗人之宗,出园诗派开创者。二、内容主题:《饮酒》组诗共二十首,以诗人以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是其五,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之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三、手法特色:1、叙事、写景、抒情、说理相结全;2、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四句描写田园风光,诗人仿佛在这幽静的山林之屮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被王国维称作是“无我Z境”的典型
6、诗作。第二册十七叫寺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文常: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风雄奇豪放。是屈原以来最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人二、内容主题:这首诗是作者登山凤凰台,看到凤去台空,大江奔流时兴发的历史凭吊之感。前四句凭吊历史,后四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的小人包围,自己报国无门。三、手法特色:本诗语言流畅白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诗人把历史的典故、眼
7、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吋的怀抱,意旨深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儿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文常: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大量创作慢词,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二、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