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先进事迹材料

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先进事迹材料

ID:42480614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5

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先进事迹材料_第1页
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先进事迹材料_第2页
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先进事迹材料_第3页
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先进事迹材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先进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洒雨镇下龙村五人小组脱贫路上勇争先!1!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五人小组脫贫记洒雨镇下龙村为全县7个深度贫困之一,位于洒雨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距县城约40公里,属于土山地区。辖12个村民组,612户2325人,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00元,全村贫困发生率27.53%o村支两委成员5人,五人小组5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3户804人。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下龙村五人小组在“六个小康建设任务”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有序推进了下龙村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今年3月新一届五人驻村扶贫工作小组以来,他们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扎实工作,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

2、,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切实做到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下龙村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勇啃硬骨头,突出问题解决快簣脚组是苗族聚集的苗族村寨,有的汉话都不会说,通组路一直以来是村、镇的心头病,经过几届驻村领导和村班子做了无数次工作就是没有统一不了意见,路始终没有修起来。自今年3月份新的五人驻村工作组进驻以来,他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到该组走村窜寨进行调研,得知一个不到60户人的小组,群众就分成三派,他们之间互不来往。最终他们打破常规做法,不通过组长牵头,而是在三个派别中动员一些在外务工刚回来的且对修路比较积极的年青小伙组成了

3、临时修路动员小组,通过这些年青人发动群众,在五人小组的指导下让他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发动群众,经过几天的功夫全组达成共识同意修路并且每人出资400元,短短几天就集资了2万多元,就这样路修起来了,群众思想也随着路的修通也开始转变了。粗中更求细,引入社会力量助脱贫面上的工作不放松,点上的工作要抓紧,“五人小组”紧盯教育脱贫这一目标。确实解决因学致贫的农户。该村五人小组在开展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到村帮扶,通过该村五人小组第一书记徐银泉通过向多方联系和多个部门对接取得成效非常明显。目前,贵州圣际集团对该村14名大学生每人2000元救助,并承诺该企业每销售一套商品房提10

4、0元,酒店每卖出一间客房提起1元建立起扶贫基金,直至该村出列。该企业累计帮扶金额达10万余元;安龙大鸿发超市资助3名大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直至毕业;麦点商城资助6名大学生每人500元,资助贫困党员3名每人500元,另外结对帮扶3名大学生每年每人1000元直至毕业,水晶家纺资助4名状元包每人568元,另外结对帮扶单亲家庭大学生1名每人每年1600元直至大学毕业;贵州新湃传媒资助多媒体设备一套、59寸彩色电视一台、电脑一套折合计约2万元;向州检察院解决村办公电脑、打印机、文件柜个一套折合6800元;向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争取办公桌椅、办公电脑2台、打印机一台折合资金13000元

5、,文化广场建设资金6万元,LED显示屏一套折合4000元,办公经费1万元累计合8.7万元;各项帮扶资金达33.6472万元。帮扶加引导,鼓励主动脱贫户下龙村枫香组贫困户杨元富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保守派”,做事小心翼翼,不轻易相信他人,这让帮扶干部在动员他参加'‘惠农脱贫贷款”工作中吃尽苦头。为了在让杨元福参加“惠农脱贫贷款”获得每年2500元连续分4年分红增加收入,帮扶干部多次上门为他宣传信贷政策,他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参加。眼看离“惠农脱贫贷款”结束只有一天了,该村第一书记徐银泉上门拍胸脯对杨元福承诺:如果4年后,他因参加“惠农脱贫贷款”政府要他还本金10万元,由第一书记徐银

6、泉负责偿还,并郑重的签下自己的名字。杨元福被第一书记敢作敢当的精神所打动,欣然地同意办理了惠农脱贫贷款”手续并爽快地签了名扌恩下了红手印。村里五人小组主动作为,影响和带动了贫困户纷纷主动脱贫,踏上了'‘翻身”路。五人定乾坤,项目推进有保障多年来,下龙村因交通落后,交通一直困扰和限制该村发展,该五人小组进村以来积极和上级个部门对接争取项目资金,目前该村争取到4条通组硬化路建设项目共计7179米,宽4.5米,总投28.716万元,串户路建设11868.2米,均宽2米,总投资142.4184万元。目前该村通组路基串户路硬化正在进行中;同时与民政办争取到危房改造59户(其中55户

7、一级危房补助3.5万元,二级危改3户,补助标准1.5万元,三级危改1户补助1万元),总投资达198万元。危改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同时,易地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已动员65户319人搬迁到城北城南并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已有5户21人搬迁入住城北安置区,6户31人一搬迁入住城南安置区。在已搬迁的嘎啦组余华彪、裴明方、陈雄等4户已在蘑菇小镇发展食用菌种植12个大棚,实现每户年均收入每户12万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到户,就业到人”的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