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80489
大小:9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15
《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寒假作业(一)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训练(一)第丨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毎小题3分)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乡村社会秩序。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上利国家,下益乡民。他们有些人通过读书获得功名,走出乡村,在外为官,但是在他们年老退休之后,选择了回乡养老。他们深受儒家礼仪教化的
2、熏陶,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便是退隐在野,也不忘教化乡里,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如设义田、修水利、办书院、赈灾民等等。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从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管理只到县一级。这就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为可能。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紧密联系当在宋
3、代以后。先秦时期的士主要依附于贵族,如张仪、苏秦之辈,纵横牌阖,在诸国之间逞其舌辩之才;吴起、乐毅之属,学得兵法,志在建功立业,他们都很少与乡村基层发生关涉。秦代不重文教,焚书坑儒,压制读书人,士人虽多散落在民间,但甚至连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谈不上。魏晋重门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读书人也多集中在世家大族。有些可以被当作乡贤的,其影响乡里也只限于道德教化方面。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才开始打破门阀对士阶层的垄断。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最为典型的要数范仲淹,他晚年捐献积蓄,在家乡苏州购
4、置良田千馀亩,设立义庄,在家族范围内进行慈善救助。为此,他还订立了义庄规矩,对米、绢、钱发放的对象、数量、方式、管理、监督等事项均作了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后来吕大钧的《吕氏乡约》更是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行为和婚丧嫁娶等社会性的活动作了规范性的要求。钱穆先生说,宋代有一种“自觉的精神”在“士大夫社会中逐渐萌茁”,这种自觉的精神,就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岀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随着明代“一条鞭法”和淸代“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作为乡村基层的里甲制度逐渐流行,国家将缴纳赋税的职能交给民间社会自行办理,由此形成了
5、明清以来的基层社会自治化。而地方政府往往也因人力、财政上的困难,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公共工程、福利机构和教育设施等,乡村的组织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依靠乡贤。清末民国,随着科举的废除,乡村的读书人通往上层社会的渠道被阻断,只好走向城市,乡贤大量流失,一向以乡贤为精神领袖的乡民在文化层面丧失了指引,乡村道德水平急剧下降,其留下的交化真空很快被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宗教文化所填补,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乡村社会急剧凋敝,基层社会动荡不安。(摘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宗族、乡里、乡绅作为从先秦到明清
6、屮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木构成要素,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秩序。B.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立足乡土,利用自身的权利和便利,上利国家,下益乡民。C.有些在外为官的乡贤,在年老退休返乡之后,施行乡民教化,积极参与地方事务,维护乡村社会的秩序。D.乡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作为政府和基层民众Z间的屮介,发挥了重耍的作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大体上说,传统中国中央向地方派遣的官员到县级为止就不再有命官,这就为乡村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B.乡贤作为士阶层,参与乡村管理的程度随着历史
7、的发展不断加深,魏晋时期对乡里的影响仅限于道德教化,宋时成为乡村管理的主体。C.隋唐时期,寒门子弟通过考试,有机会获得“士”的身份,参与国家政治和地方事务,这些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渐增。D.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可以说是宋代士大夫“自觉的精神”的反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参与地方事务的乡贤典型,范仲淹対家乡事务的参与仅限于宗族内部;后来吕大均的《吕氏乡约》则超越了宗族的范畴。B.明清以来,由于基层社会自治化程度提高,再加上地方政府人力、财力上的困难,乡贤在乡村治
8、理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可以说是传统乡贤流失的原因之一。科举制度废除Z后,乡村读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