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与答题攻略

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与答题攻略

ID:42447639

大小:4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5

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与答题攻略_第1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与答题攻略_第2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与答题攻略_第3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与答题攻略_第4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与答题攻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与答题攻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记叙文阅读的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攻略记叙文考查的知识点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青散文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7.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6.线索有:⑴核心人物;⑵核心事物;⑶核心事件;⑷时间;⑸地点;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

2、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串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1.请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注意:结合

3、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⑴朴实无华⑵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⑶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⑷语言简洁”气势纵横⑸文字洗练,意境深邃⑹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⑺文辞畅达,沉静雅洁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⑴文笔凝练,刻画传神⑵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⑶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⑷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⑸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

4、格,稳健深沉的笔触⑹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⑺大笔泼墨,尽情挥洒⑻说理深刻,内容厚重⑼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而扌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

5、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常用的写作手法:⑴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⑵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⑶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⑷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⑸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⑹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

6、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⑺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逬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⑻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⑼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

7、,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⑴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⑵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⑶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⑷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t青,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⑸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

8、为补充。⑹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惰强烈,富有感染力。⑺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⑻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⑼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1.请概括文章中的事例⑴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⑵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2.划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