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44436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5
《《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审美感受上的比较作家自我审美感受的形成和表达过程,就是作家将自身对生活的认识转化成审美感受,并将其再转化为文学作品的过程。《人生》的创作,作者的审美感受达到了他创作的一个高峰。路遥认为:“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现代思想意识与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等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向。”阅读《人生》,我们看到高加林对农民命运的“叛逆”倾向和他心灵深处农民的心理情绪在农村和城市的夹缝屮痛苦搏斗的历程。
2、高加林的人生磨难、他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顺德老汉的形象塑造,表现出作者在历史巨变时期对中国命运的深刻的美学思考。这个时期,作家主体意识的高度和深度是《人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感觉不到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有什么发展和深化,看不到审美感受能够等同或超越《人生>。作品描写农民的苦难,却根本无力触及苦难的根源以及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对于苦难本身缺乏反思,使得这部小说缺乏对人类命运深层次上的追问与观照。作者在作品屮表现出的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极端认同,那些缺乏独立思想的人物,以及他对上层社会包括省委书记、地委书记那些
3、领导干部赞美的、神圣化的描写,使人感觉到他表现的“平凡的世界''就是鲁迅说过的人民处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平凡的世界》被一些人誉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史诗”,但作者对这段历史的悲剧根源,并没有表现出现实主义应有的哲学深度。二、在审美选择上的比较文学的发展史表明,小说家的审美选择正一步步地深化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揭示,经历了生活故事化的展示、人物性格的展示和人物内心的探索三个阶段。《人生》在人物性格的展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功,而《平凡的世界》几乎没有儿个称得上“典型”的人物,反而倒退到生活故事化的展示阶段。高加林作为一个不满现状的痛苦
4、的进取者,他的灵魂有着深邃的内涵。处在人生十字路口上,内在外在的各种因素造就了他十分复杂的性格。他既热爱脚下的黄土地,又拼命想远离它;他崇敬黄土地上的父老兄弟,又拼命挣脱他们的命运;他从心灵深处爱着巧珍,却又极为痛苦地抛弃了她;他有吋也感到自己“卑鄙”,却用“卑鄙”做自己的“通行证”。他把心灵深处的矛盾、痛苦、动荡、不安和拼搏意识统—起來,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复杂、深邃的典型性格系统,反映了新旧文化心理结构交替时期一代青年精神裂变的巨大痛苦。高加林形象如此丰富的性格内涵决非《平凡的世界》屮任何一个形象所能比。以孙少平为例,这是一个处在
5、陈奂生和高加林之间的人物。他倔强干练,对命运有一种不屈服的忍耐和奋斗精神。不论是给牛看病,述是因“饲料地”问题接受批判,表现出他对生活的默默忍受和特有的才干。另一方面他又格守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在处理他和润叶的爱情问题上,他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灵,而只考虑自身的贫穷、城乡的差别、家庭的悬殊,表现得那样保守、落后和封闭,最后终于导致了爱情悲剧。面对人物的所作所为,我们不能说没有丝毫的审美反映,但是我们很难获得审美享受,因为“扁形”人物提供给我们的审美信息太有限了。《平凡的世界》显示的路遥的觇实主义力度I主要是对特定时期陕北城乡生活的如实描写
6、,作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1“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I方面。就题材意义的发现而言,《平凡的世界》确有成功之处。但是,当代中国已不能与巴尔扎克时代的法国相比,记录描述社会生活历史巳非小说艺术之所长,凭借小说的题材意义取胜巳经是文学艺术的昨天。三、在审美趣味上的比较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是作品的“召唤结构”和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在特定的审美环境和隱氛围中相互作用,形成“审美场”的结果。《人生》所叙述的爱情故事,凝集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变革时期的诸多信息,体现出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中所面临的矛盾、痛苦心理。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嬉递
7、着的时代脉搏,真切她感受生活中朴素深沉的美,乂将社会变迁的观察融入到个人人生选择中的矛盾和思考当中,在把矛盾和困惑交给读者的同时,也把启示给予了读者,激《¥凡的世界》浓厚的道德意识和对现实生活的赞美,支配着人物形象的态度和行为,使人物形象具有极强的道徳自律性和自觉性。作品背离读者审美趣味最大的失误,就是“高人全”式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在主人公孙少平身上体现得最为集中。作者完全是从“英雄崇拜”的理想摸式屮演绎孙少平的一举一动。孙少平理智地处理他和郝红梅情感纠葛,抢救曾经深深地侮辱和伤害过自已的落入洪水的侯玉英,不记前怨挺身而出维护在供销
8、社偷拿了手帕的郝红梅的名誉,他的英雄木色表露无遗。读者没有发现孙少平一处缺点,作者对孙少平过分拔高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文革文学中塑造“英雄人物”的显著特征,严重背离了读者的审美趣味,不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激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