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总结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总结是怎么样的?

ID:42443215

大小:66.98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9-15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总结是怎么样的?_第1页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总结是怎么样的?_第2页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总结是怎么样的?_第3页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总结是怎么样的?_第4页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总结是怎么样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总结是怎么样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总结是怎么样的?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中利用了近2周的时间解读一本书,这种现象是不多见的,可见万维钢老师对这本书的重视,通过对这本书的解读,同时引用了很多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辅助说明这本书里的内容。也可以看出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最值得开心的是在听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以前读的书的知识点,这种连接非常美妙。首先介绍一下作者,作者罗伯特■莱特是一名进化心理学学者和科学作家。作者所学的佛学是大乘佛法的“内观派”(Vipassana)o内观派强调通过向内观察了解内心世界,获得真知。这个门

2、派特别有科学精神。第一节:现代视角下的“烦恼”与“苦”佛学中提到的“苦”大多数被解读称为“过于执着”,但这样的解读也不能说全对,当人对某件事或某样东西过于执着却是是苦,苦是想要而不得。但这么解释苦,就不能解释苦与坚持之间的不同。坚持不一定是苦。西游记,唐僧走了十万八千里的路取得真经,难道这样不算是过于执着么,但很明显佛教是推崇唐僧取经的。所以单纯说苦是过于执着,则不全面。通过科学家的考证,佛经最开始是用巴利语写成的,在巴利语中的苦翻译过来最接近的词应该是“不满足”。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满足中,我们的不满足才

3、是真正的苦。只有真正定义了苦,才知道怎么脫离苦。通过后面的学习我知道,佛学并不是教我们成为一颗蔬菜,完全没有欲望的人,自然不会不满足,但完全没有欲望可能么?或者说,人可以通过努力消除欲望么?我一直不相信消除欲望的说法。小时候,看到小朋友手里有好吃的,我自然也想尝尝,我小时候还好面子,不肯说,这就是苦。怎么才能不馋呢,我吃过了,知道是什么味道,甚至我想买随时就可以买,自然就消除了这个想要而不得的苦。所以,我个人的经验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把羡慕别人的生活活成自己的生活,自然也就消除了一部分的苦。但生活里的苦

4、也并不是都能解决的,有些事,我暂时能力就是达不到,我们还是要学习如何脫离苦。进化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类的活动受基因支配,人不过是基因的载体。不仅仅是人,人是千万物种当中的一个,在进化过程中,基因一直保持这条铁律发展到现在,所有的生物都是为传播基因为第一要素。基因为了刺激让人传播基因,则在进化过程中加入了奖励机制,让人在传播基因过程中产生了“爽”的感觉。但这种爽的感觉却不是持续的,是短暂的。想要更多获得爽的感觉,则需要重复传播基因的过程。有利传播基因就给予正面奖励,不利于传播就产生负面情绪。例如当我们看到老

5、虎,老虎对我们的生命产生威胁,面对威胁,则产生了负面情绪。(类似内容:《未来简史》人类的意识不过是进化的副产物。这种短暂的爽,是基因为了传播进化出来的功能,但却可能成为人生的苦。科学家用猴子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猴子关在笼子里,笼子里有机关,只要猴子触碰机关,就会给猴子一点果汁,与此同时,笼子里的灯会亮。因为猴子喜欢喝果汁,所以获得果汁的猴子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产生快乐的情绪。但当实验持续,科学家发现,就在灯亮,果汁还没送给猴子的时候,猴子大脑已经开始分泌多巴胺,产生愉快的感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猴

6、子面对刺激可以产生情绪,甚至经过设计,还可以改变刺激情绪的开关。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可能已经产生了很多类似的假情绪,广告、宜家体验式消费,这种都是利用了我们大脑里的这些默认刺激,通过视觉刺激,还想岀拥有以后的快感,从而购买产品。现代社会的假情绪还有很多,其中很大一类是因为“在远古时有用,在现在没有用”的情绪。例如高脂高糖的食物,在远古时代这代表着巨大的能力来源,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资源。例如路怒症,在古代如果收到欺负,产生愤怒情绪是一种自保行为,如果在远古部落时代,你不反抗,则会有更多人欺负你,愤怒在古代

7、同样是能保命的技能,但是在现代社会,路怒症则没有价值。除了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根本不解决问题。还有一类假情绪是“假阳性”。举个例子,一个远古人在草丛中行走,发现远处草丛有动,他的第一个反应就应该是跑,因为草丛动可能是有狮子。但如果草丛中没有狮子,则是假阳性。我们生活里常常被这种“假阳性”的情绪影响,这种假情绪给生活带来“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中强调,理智的人生应该追求减少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也许进一步,情绪本身都是假的。第二节:“无我”的科学”内观派”修行有三个基本认识,无常、苦、无我。“无常”

8、是指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当中。“苦”源于不满足。而“无我”的巴利语翻译成英语是not-self,而无我的中文翻译应该是noselfo这种中间有微妙的差异。noself说的大概是我不存在,而not-self强调的是不是我。在《五蕴皆空经》里记录,佛陀是通过启发式教学,让五位僧人理解五蕴都是虚幻的,当五位僧人悟道时,他们就从僧人成为了罗汉。五蕴是指色蕴(人的身体,形态)、受蕴(基本的感情,喜怒哀乐)、想蕴(基本感知,视觉嗅觉)、行蕴(精神形态)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