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

ID:42421792

大小:2.54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9-14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_第1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_第2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_第3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_第4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3章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 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与困境《农业技术经济学》经济学视野下的“技术进步”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的概念,一般用来表示社会技术经济活动的结果,即生产函数扣除资本、劳动等基本要素贡献后的余额。技术进步的实现手段很多,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规模经济等,但实现技术进步的根本途径正是技术创新。在此意义上,可认为技术创新是源泉,技术进步是目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经济主要内容第一节农业技术创新的含义第二节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式第三节农业技术创新的困境第一节农业技术创新的含义一、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三、农业技术创新的

2、主体一、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1.技术进步VS技术创新1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的活动,是一个技术渐进和积累的连续过程。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2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手段,是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它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2.技术创新VS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技术发明是指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出某种技术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原理。而技术创新则是指发明之后,将发明第一次商品化。技术创造的实质与技术发明一致。创造和发明都不

3、一定导致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的基础是发明、创造。从发明到创新需要一定时间,称之为“滞后时间”。其产生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的获得、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管理、组织及销售等外部环境因素。发明专利创新获得专利的发明但未获得应用获得专利的发明并且获得商业化应用获得商业化应用的发明未获得商业化应用的发明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创造的关系3.熊彼得的创新理论创新(Innovation)一词源于1911年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该

4、书标志着创新经济学的建立。(1883——1950)创新有五种情况,包括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技术: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创新的力量来自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企业家从事创新的驱动力量:追逐超额利润;强烈的成功欲;建立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征服困难的意志创造快乐熊彼得创新理论农业技术创新制度是促使农业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有效达成均衡的组织、规则及其实施机制。作为社会技术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农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农业经济生产、再生产的全过程。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科技研

5、究与开发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储备,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二是通过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是反映新技术的生产效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体现;三是依靠后续农业技术推广,成为联结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桥梁,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农业技术创新实际包括研究和开发推广两个过程。4.农业技术创新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研发周期长创新领域宽、类型复杂研发难度大、风险高创新成果地域性强、推广速度慢创新产品公益性强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三、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历史上,农业技术的发展首先是解决生存

6、和人口繁衍的问题。新月地带、印度、中国、东南亚等地最早的农业文明,产生于对动植物物种的人工培育和大规模的生产。现代农业始终承担着两个基本使命:一个是为不断增长着的人口提供食物保障;另一个是为了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创造更加多样化和质量优良的食物及其可供再加工的工业原料。动力机制古埃及农业农业大国的中国:南北朝发明的耙和唐代的曲辕犁两河流域农业历史上的农业创新源:供给者与接受者农业技术创新是以获得收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农业系统性的技术变革。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历史中,技术创新是建立在农民对本地区生产的长期而大量的观察和经验之上的

7、。技术供给者往往也是技术接受者。在现代农业的形成过程中,市场交易日益成为农民的基本经济活动,大规模和多样化的农副产品需求,不断促进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成果商品化率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更有效的农业技术进步依赖于专业的技术提供者或以某种产品或资源组织起来的农民联合体,从而出现了农业技术分工链条上的划分。技术供给者与技术接受者之间的界限日益分明。一类是政府兴办的科教部门与农技推广体系,它们的主要职能是从事前期的创新活动,包括农业科研、试验、示范、推广,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之一,它们是农业技术创新前期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

8、投资者;另一类是企业和农户,他们具有生产的决定权和经营权,主要参与后期的创新活动。此外,一些农业技术商业科研组织也有参与创新的行为,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农业创新的某个环节存在着营利的可能。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主体思考与讨论:农民只是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被动者吗?现代农业中,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单纯的、技术成果的接受者。事实的确如此吗?科技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