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认识亚健康幻灯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杨振东深圳海斯泰认识亚健康前言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提出了著名的健康新概念,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具体来说,健康应括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⑥体重适当,体形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明锐,眼险不发炎;⑧牙齿清沽,无缺损,无疼痛,齿踉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光泽
2、,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与健康对立的是不健康即疾病,疾病我们己熟知。人体有没有既不健康又没有患病的状况呢?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鲁赫教授及后来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人体的确存在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人们称之为亚健康(Subhealth)。人们习惯地将健康称为第一状态,患病称为第二状态。那么对既不健康又没有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之为第三状态,中国学者青岛医学院的王育学教授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并获得中国亚健康研究学者的广泛支持。一、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指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应用现代
3、医学手段检查未能发现明显的疾病指标,但肌体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当事人却诉说有一些不适的生理状态各国学者对亚健康状态作了不少研究纷纷提出了类似的名称:如中间壮态,中介状态,半功能状态,亚临床状态,半健康状态,潜病状态,灰色状态,临床前态,隐匿状态,诱病状态等等。根据WHO的一项全球调查资料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群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日本国立卫生院最近在政府的支持下,对亚健康最容易发生的疲劳作了专项调查,二、亚健康对人类的危害在全国5000余名15~65岁的人中表示感到
4、“非常疲劳”的高达60%。另一项对13000名在职员工的同类调查中,72%的上班族感到“十分疲劳”,75%的人常感到精力不足或头晕头痛。我国深圳市2004年8月的一项健康调查发现,认为自己“浑身无力、肌肉酸痛、神经衰弱、失眠、时常烦躁、易怒、内分泌失调
5、、忧虑、与人沟通少"等亚健康状态的人占77%。湖南长沙对中年妇女作了一项健康调查,有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久前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位中年人进行了健康调查,其中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白天精力不振的人占66%,经常腰酸背痛者占62%,干活劳累、疲劳者占58%,爬
6、楼梯时感到吃力或者记忆力减退的人占57%,皮肤干燥、面色灰暗、情绪不稳定占48%。从以上不完全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之大,亦可见其对人群的工作、学习、生活、健康危害之深。3、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3.1.生物因素3.1.1.病毒感染说:临床研究证实,在亚健康人群的血浆内抗EB病毒抗体持续升高(特别是抗EB病毒壳抗体滴度高于1:80)。EB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还有人类苞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亦可损害和破坏免疫系统,引起亚健康人群的症状,这些表现多发生在病毒感染之后
7、,或在亚健康状态中因病毒感染而加重。这类人群血液中可有多种病毒抗体浓度升高,但大多数研究未发现确切的致病病毒。3.1.2.免疫学异常说:部分亚健康人群中除体液免疫异常外,同时有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抑制性T淋巴细胞下降而使辅助性T淋巴细胞比例相对高于正常。3.1.3.代谢异常说:研究发现,亚健康人群中慢性疲劳综合征者,其细胞膜上的必需脂肪酸减少,补充必需脂肪酸后其症状明显好转。英国、日本学者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者脑内过多地摄入了色氨酸,色氨酸在体内转换为能调节睡眠的递质血清基,该递质可使动物产生处于睡眠般的疲劳状态,研究
8、者还合成了一种称为"BCH"的物质进行拮抗,服用后可使症状得到好转。3.1.4.内分泌失调说:有研究证实亚健康人群中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者,脑内5-羟色胺(5-HT)活性增强,5-羟色氨与中枢性疲劳和睡眠有关。处于内分泌波动期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更年期,或有轻度内分泌功能紊乱者易成为亚健康人群。3.2.心理因素亚健康有抑郁症表现者占40~47%,焦虑症者占32%,躯体化障碍者占15%,同时符合一个或多个精神疾患表现者占72%。亚健康与心理失衡关系密切,主要原因是的心理压力超过了那些心理承受力薄弱者的承受能力,使之产生一系列心
9、理不适应症状。如遭遇生活事件的刺激、人际关系紧张、人文环境的突然变化、经济压力过大,或有人格缺陷等。A型性格(不是A型血型)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快节奏、高效率、时间紧迫感强、争强好胜,这类人工作目标、人生目标一个接一个,如达不到目标时易于出现激动、发怒、焦虑、烦躁等情绪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