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秋期小班讲义5—文言文阅读(二)

七年级语文秋期小班讲义5—文言文阅读(二)

ID:42416622

大小:63.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4

七年级语文秋期小班讲义5—文言文阅读(二)_第1页
七年级语文秋期小班讲义5—文言文阅读(二)_第2页
七年级语文秋期小班讲义5—文言文阅读(二)_第3页
七年级语文秋期小班讲义5—文言文阅读(二)_第4页
七年级语文秋期小班讲义5—文言文阅读(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秋期小班讲义5—文言文阅读(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秋期小班辅导讲义文言文阅读(二)课题文言文阅读(二)教学目标1.分析和积累文言文虚词的意义重点、难点1.虚词在文言文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考点及考试要求1.准确翻译出指定的文言文虚词考试所占比重:4%教学内容与知识框架1、《论语十则》中的重要虚词子曰:“学而①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②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③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学而不思则④惘;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

2、⑤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⑥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岁寒,然⑦后知松柏之⑧后凋也。”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⑨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⑩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虚词而:①表示顺接②表示转折,可翻译为“却”⑨表示并列则:④就之:⑤代词,指代“知”与“不知”的道理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然:⑦这样其:⑩大概,表示推测2、《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

3、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①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②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6杭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秋期小班辅导讲义

4、虚词则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以……为:把…….当做而①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②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课内重要虚词积累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任重而道远。(《论语

5、十则》)(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以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6、。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以丛草为林……(《童趣》)(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2、动词,译为“用”例如:以刀劈狼首。(《狼》)3、动词,译为“认为”6杭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秋期小班辅导讲义例如: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

7、”“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余尝于土墙凹凸处。(《童趣》)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驱之别院。(《童趣》)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二)结构助词。当主

8、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三)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一、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二、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其1.用作代词,又分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