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节能、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肩负创新重任

《中国制造2025》节能、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肩负创新重任

ID:42404269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4

《中国制造2025》节能、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肩负创新重任_第1页
《中国制造2025》节能、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肩负创新重任_第2页
《中国制造2025》节能、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肩负创新重任_第3页
《中国制造2025》节能、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肩负创新重任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2025》节能、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肩负创新重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问题导向贯穿《中国制造2025》节能、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肩负创新重任7月12日,2015屮国(长春)国际汽车技术论坛在长春召开,吸引了400多位业内人士参加。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详细阐述T《中国制造2025》关于中国汽车制造2025的要点,他说:“问题导向贯穿于《中国制造2025》之中,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突破,节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肩负创新重任。”■四个要点我国汽车产业存在很多问题,《中国制造2025》采用问题导向寻求解决办法,归纳出四个要点,一是破解发展关键难题;二是确定未来发展方向;三是明确未來发展目标;四是确定重点领域发展任务。李骏说:“我国汽车产业归纳起来有四

2、大公害,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和交通拥堵。为此要实现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确定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三大发展方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业大国,2025年“四基”突破、能力提升,初步成为汽车强国;2035年“三化一高”国际领先,接近世界一流汽车强国;2045年创新引领、体系领先,进入世界汽车强国前列。节能汽车向节能、高效方向发展,企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向电驭动方向发展,企业向新能源方向边进;智能网联汽车向信息物理融合方向发展,企业向互联网+方向迈进。■技术创新量化指标《中国制造2025》有了总体框架,在总体战略指导下,如何实现口标?量化的指标体系对技术创新捉出了

3、明确要求。2015年〜2020年,平均油耗降低28%;2020年"2025年平均油耗降低20%。对A0级、A级、B级、C级车(包扌舌SUV)分别提出不同阶段降低油耗口标。李骏说:“为了实现降低油耗目标,在产品组合上进行了总体布局,2020年Z而,以节能汽车为主。随着成木与油耗目标的变化,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举。2015年~2025年,节能汽车油耗降低42%,新能源汽车油耗降低80%以上。”在总体布局下,屮国汽车制造2025制定了很多分项指标,动力效率提升20%〜25%,节油贡献20%~25%;整车风阻降低20%〜25%,节油贡献4%、7%,整车滚阻降低20%~25%,节油贡献4%〜7%

4、,整车重量降低15%〜18%,节油贡献6%〜10%,微混合技术的起停加上48V电源,节油贡献4%~14%。李骏说:“目前,国内汽车低风阻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10年以上。要依靠空气动力学技术实现口标风阻系数0.33~0.34。”为了完成低碳化目标,需要开展汽车动力学五大专业研究,稳定性、视野与清洁、舒适性、性能和冷却。节能汽车创建以空气动力学驳动设计的汽车低碳化正向研发流程。节能汽车的热效率提升是技术创新的重点环节之一。李骏说:“到2020年,突破VVL、米勒循环、低摩擦等关键技术,汽油机热效率达到38%,整车节油10%,突破增压直喷小型化、48V等关键技术,实现整车节油10%〜20%;到

5、2025年,突破FVVL技术、可变压缩比关键技术,汽油机热效率达到40%,整车节油5%,突破超高增压直喷小型化、能量冋收等关键技术,整车节油7%。”轿车柴油化也是节能汽车的技术路线之一。李骏说:“未来柴油机热效率高达50%,2020年以后将成为节能汽车满足油耗法规的重要动力来源。以模块化设计和生产为基础的'汽柴油机’概念,将成为中国节能汽车引入柴油动力的技术路线。”48V系统的发电机电动化在节能汽车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汽车制造2025提出48V系统的发电机电动化是CFCR-IV和V阶段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领先于欧洲使用该技术,走出中国独立的油耗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制造2025》中占有

6、重要地位,2015年~2020年的目标与技术路线有详细的规划。李骏说:“在CFCR-IV阶段,新能源汽车而临的主要挑战是整车成本过高和使用便利性不足,受法规和政策张动,解决方案以整车搭载和总成平台开发为主。在CFCR-V阶段,企业油耗达标所需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20%,足以支撑专用整车及动力系统平台开发,并推动该平台的技术创新,通过整车平台、动力系统平台和储能技术三个层面的创新,解决新能源汽车成木和使用便利性问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着眼于电动化技术带来整车平台的变革。李骏说:“需要从技术领域发展方向思考五个问题,一是体现EV商品特性的全新造型;二是信息化、智能化融合;三是全新电动化底盘平台;

7、四是满足动力系统电动化的全新整车模块化架构;五是整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创新着眼丁动力源和能量源。储能系统技术创新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汽车制造2025有两个OEM解决方案,一是电池装量不变,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整车续驶里程增加,解决用户里程焦虑问题;二是依托充电网络普及和电池充电速率提升,续驶里程不变,解决整车增加成本较高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汽车兴起,汽车产品的定义和分类冇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