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微专题强化突破6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微专题强化突破6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

ID:42402549

大小:214.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4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微专题强化突破6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_第1页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微专题强化突破6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_第2页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微专题强化突破6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_第3页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微专题强化突破6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微专题强化突破6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专题强化突破6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拓展应用专题集训一、选择题1.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NO、SO2、NO2、Ch中的一种,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放置后的现彖如下图所示。其中原试管充满NO?的是(An水B)CD解析:选B。根据3N02+H202HNOs+NO,剩余气体是反应前的右对应B项;70难溶于水,对应D项;SO?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体积水溶解40体积S02,对应A项;C12对应C项。2.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赞夹f,烧杯屮的液体c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儿乎充满烧瓶,则3和c分别是()选项a(干燥气体)c(

2、液体)AN02水BCO24mol・L盐酸CCL饱和NaCl.溶液DNHs1mol•L-1盐酸解析:选D。A项,3NO2+H2O=2HNO3+NO,能形成喷泉,I但水不能充满烧瓶;B项,CO,不能溶于盐酸,不能形成喷泉;C项,CL不溶于饱和NaCl溶液,不能形成喷泉。1.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A.X是IIC1,Y是饱和食盐水B.X是CO2,Y是稀硫酸C.X是SO》,Y是NaOH溶液D.X是MH:”Y是NaNOs溶液解析:选B。当滴入的液体Y将锥形瓶中的气体X溶解或发生

3、反应后,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a,使它鼓起来。C0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与其反应,所以不可能是B项,其他选项均可使小气球a鼓起。二、非选择题1.NIL;及钱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⑴用肌C1和Ca(0H)2制备W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DEFGHABC⑵按如图装置进行NHr性质实验。①先打开旋塞1,B瓶屮的现象是,原因是,稳定后,关闭旋塞1O②再打开旋塞2,B瓶屮的现象是o解析:(1)制备氨气时,加热固体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所以制备装置应选取装置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因此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应选取装置C;氨气极易溶于水,

4、应防止发生倒吸,因此尾气处理装置应选取装置G。(2)A瓶的压强大于B瓶,因此当打开旋塞1时,A瓶中的氯化氢进入B瓶中,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钱,可以看到B瓶屮有白烟生成。由于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导致B瓶屮的压强降低,且B瓶中的氯化盘相对过量,因此当打开旋塞2吋,石蕊水溶液会被倒吸入B瓶中,遇氯化氢溶液变红色。答案:(1)A、C、G(2)①有白烟生成A瓶中的氯化氢移动到B瓶中,与B瓶中的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钱,能看到白烟②石蕊水溶液进入B瓶中,溶液的颜色变红5.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牛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图1图2(1)制収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

5、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O该实验的原理是O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o(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对能产生喷泉的是A.Cu与稀盐酸B.NaHC0;i与NaOH溶液C.CaCO:,与稀硫酸D.NH.HCO3与稀盐酸(3)在图3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o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人造喷泉及火山喷

6、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原理相似。解析:本题主耍考查了喷泉形成的基本原理,即圆底烧瓶内与烧杯(或锥形瓶)液面外产生压强差。(1)图1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图2则需先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冒出后,移去热毛山即可。(2)能在锥形瓶内反应产生气体,使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强方可,故应选NH.HCO3和盐酸,其他要么不反应,要么反应不生成气体或产生气体很少,故不能形成喷泉。(3)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瓶内酒精汽化也会形成喷泉。(4)图1、2导致上部压强减小,图3导致下部压强增大,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均与图3原理相似。答案:(1)①打开止水夹,挤压

7、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部分NHs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水喷入圆底烧瓶②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山(2)D(3)A(4)减小增大3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出和HC1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1)若要在烧瓶II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I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⑵若先打开3、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II中不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