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丝路“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ID:42402240

大小:21.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4

《丝路“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丝路“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丝路“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丝路“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丝路“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四)说明文阅读丝路“糖史”①屮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Z路及海上丝绸Z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己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Ghb)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饬(tdng)”。“蔗饬”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暈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

2、。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來的外国使团和酋域胡商。他们带來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饬。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eng)法”制岀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屮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坏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屮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④北宋吋期,四川一帯的匠人凭借“窖制法”,造11!了一•种

3、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糠”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⑥元朝崛起后,屮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屮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对•波罗游记》中

4、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⑦到了明清时期,屮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屮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屮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

5、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儿种印度语言屮,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inl)",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來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血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耳精进精神,任占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22.选文主体部分以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o(2分)23.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蔗饬”与

6、“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小国在世界糖文化小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窖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屮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24.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2分)25.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

7、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26.请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22.吋间中国蔗糠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历程)。23.D22.生动形象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23.不能去掉。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岀为主,输入为辅;去掉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表达不准确。26.结构上,呼应开关,总结全文。内容上,总结出了(中国古人在蔗糖制作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并指出其(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