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全国)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全国)

ID:42400249

大小:58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4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全国)_第1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全国)_第2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全国)_第3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全国)_第4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全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全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图11.(2012·大纲全国文综,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             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2012·大纲全国文综,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1.B 2.D 解析:第1题,需要对各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有大致的了解,中国的人口大约为13.7亿,美国约为3亿,印度约为11亿,日本约为1.3亿。然后根据各个国家煤炭的消费量计算大致的人均煤炭消费量

3、,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美国的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借助图示资料推算”,因此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难以推算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能源进出口量,但是资料中有煤炭生产量和煤炭的消费量,因此可以计算煤炭的自给率。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图2113.(2012·大纲全国文综,3)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1976年B.1977~198

4、4年C.1980~1989年D.1989~2000年4.(2012·大纲全国文综,4)该支流流入(  )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5.(2012·大纲全国文综,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3.A 4.B 5.B 解析:本组题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治理。第3题,由图2可知,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1970~1976年;1977~1979年二者是负相关,因此B项错误;1980~1982年年净径流量基本不变,年净输沙量呈下降趋势,

5、因此C项错误;1989~2000年,年净径流量基本在平均值以上,年净输沙量在平均值以下,因此D项错误。第4题,由题干可知,该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说明该支流通过湖泊调蓄干流水量,再通过净径流量和净输沙量的多年平均值可判断该支流流入长江。第5题,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可能是流域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的结果,其他三项都会增加输沙量。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题。6.(2012·大纲全国文综,6)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2012·大纲全国文综,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

6、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6.B 7.C 解析:第6题,6月份该地5时日出,说明昼长大于夜长,为夏半年,符合北半球的特点,A、D两项错误;6月上旬太阳直射点位于20°N左右,此时北极圈附近将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北冰洋沿岸地区出现极昼,C项错误;地中海沿岸此时昼长大于夜长,因此B项正确。第7题,在3月21日至9月23日期间,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均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在9月23日至(来年)3月21日期间,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均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8~9题。图38.(2012·大

7、纲全国文综,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2012·大纲全国文综,9)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8.D 9.D 解析:第8题,该地区位于长江流域,且人口密集区大致呈面状,长江北岸有两条较大的支流,这些都符合四川盆地的特点,因此人口密度差异较大的原因首先是地形条件——盆地内部地形较为平坦,且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形条件最好;其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