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效导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试题: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4+单元检测+.

2017年《高效导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试题: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4+单元检测+.

ID:42398412

大小:431.9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4

2017年《高效导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试题: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4+单元检测+._第1页
2017年《高效导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试题: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4+单元检测+._第2页
2017年《高效导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试题: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4+单元检测+._第3页
2017年《高效导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试题: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4+单元检测+._第4页
2017年《高效导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试题: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4+单元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高效导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试题: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4+单元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下面两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回答1〜3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D)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C)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3.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D)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

2、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4〜6题。7.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A)A.降水B.温度C.地形D.光照8•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B)4.下列对应关系,A.I—①C.Ill—®①年均温-36°C年降水量355mm②年均温4.9°C年降水量881nun③年均温6.8°C年降水量361mm④年均温-0.4°C年降水量630mm⑤年均温3.6°C年降水量523nun正确的是(D)B.II—②D.IV—④5.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A)A

3、.纬度B.地形C.海陆位置D.季风6.与江汉平原比较,IV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D)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B.肥沃的土壤C.雨热同期的气候D.地广人稀下图为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示意图,回答7〜8题。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D.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9〜10题。艾而—咿畜牧业林业漁业陡坡缓坡种植业9.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

4、)B.过度放牧A.过度开垦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10.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D)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DQ,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结合材料,回答11〜12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B)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

5、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9.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D)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读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3〜14题。人民币(亿元)10.以下属于阶段I工业发展特点的是(A)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1.以下不属于珠江

6、三角洲地区在阶段II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B)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5〜16题。12.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C)①劳动力丰富②地价低廉③资金雄厚④国家的优惠政策⑤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③B.②③④A.①②④D.③④⑤9.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特征是(B)A.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B.城乡一体化向以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C.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D.农业产业消失的

7、城市一体化地域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17〜18题。10.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A)A.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C.笫三产业发展缓慢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1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D)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而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而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A.①

8、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19〜20题。ooooO(08642nH・lllpwFig(%)均平域皖滞渝為沪夕苏•浙工业化阶段人均GDP(美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三产业比重初期<2000>20%<80%中期>2000<20%80%〜90%后期>4000<10%>9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