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研究院研究报告_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

麦肯锡研究院研究报告_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

ID:42385740

大小:2.82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9-14

麦肯锡研究院研究报告_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_第1页
麦肯锡研究院研究报告_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_第2页
麦肯锡研究院研究报告_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_第3页
麦肯锡研究院研究报告_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_第4页
麦肯锡研究院研究报告_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麦肯锡研究院研究报告_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2015年7月研究概述麦肯锡全球研究院AboutMGI成立25年以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始终致力于深刻理解全球经济的发展进程。作为麦肯锡的商业及经济“智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长期坚持为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领导人探索和提供各类决策所需的事实依据和最佳洞见,并视之为自身使命。在融合经济学与管理学,遵循“从微观到宏观”路径的基础上,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借用经济学工具,并结合商业领袖的深入见解,对微观经济的产业趋势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洞悉影响商业战略和公共政策的宏观经济因素。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

2、布的报告涵盖20多个国家,涉及30多个产业。现阶段的研究专注于以下六大主题:生产力与经济增长、全球金融市场演进、科技与创新的经济效应、自然资源、劳动力就业趋势和城市化。近期报告包括就业创造评估、资源有效性、未来城市、互联网时代以及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及网络零售。所有的研究项目均由麦肯锡全球董事提供经费,不接受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以任何形式提供的委托和赞助。领导层架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现任主席为EricLabaye,由RichardDobbs,JamesManyika和JonathanWoetzel等三位全球资深董事共同领军。与此同时

3、,七位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组成了委员会,其职责是挖掘和凝练研究议题、指导和启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项目,以及积极向世界各地的决策者传播研究成果。此外,由资深专家组成的管理团队负责研究项目的推进,项目团队成员亦包括来自麦肯锡全球各分公司的董事及行业和管理领域的专家。学术顾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与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亦延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学术顾问。麦肯锡大中华区麦肯锡的大中华区分公司由北京、香港、上海、深圳和台北分公司组成。20年来,麦肯锡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了2000多个项目,帮助本土领先企业改善管理技能和提升全球竞争力

4、,同时也为寻求在本地区扩大业务的跨国企业提供咨询。更多信息请访问www.mckinsey.com.cn。Copyright版权所有©McKinsey©麦肯锡公司,&Company20152015年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2015年7月华强森

5、上海陈有钢

6、香港JamesManyika

7、旧金山ErikRoth

8、上海成政珉

9、上海JasonLee

10、休斯顿©Alamyii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概述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中国经济的创新程度如何?中国是否具备提升生产率、创造更多高附加值就业岗位,最终实现其经济发展目标的创新实力呢?如果按传统指标衡量,显

11、然答案是肯定的——2014年中国的科研开发投资达到2000亿美元,绝对值(约为GDP的2%)居世界第二。中国工程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每年超过120万名——比紧随其后的五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中国还是专利申请数量的全球领先者,2013年专利申请数量超过73万件。然而,如果我们审视创新的实际成效,即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的成功,情况就远非那么简单了1。在品牌医药和汽车等行业,由于创新要求的是原创性发明或工程设计的突破,中国在全球市场所占有的份额较小。如果创新领域关乎发现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或者是提高制造效率,诸如家电和太阳能电池板等,

12、中国企业的表现可谓是相当出色。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难以匹敌的制造业生态体系,无疑给这些行业带来了独特的优势。电子商务和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案例或许最为引人注目,其中不乏像阿里巴巴和小米那样迅速崛起为全球顶尖公司的中国企业。本次调研我们从成效的视角来考察创新,结论是中国的确具备了成长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的潜能。虽然此时言回报尚为时过早,但中国已经对研发进行了必要的投入,并通过教育提升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相关行业的业绩。中国在高铁和通讯设备等领域的成功已经证明,在合适的条件下,中国企业可以成为全球工程相关行业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即便是

13、现在,在生物医药等科学相关行业,中国企业也凭借着国内市场的规模和速度,一跃成为更灵活更强大的创新企业。如果支持创业的相关政策到位,鼓励在更多行业开展市场化竞争,吸引更多科学人才来华,中国就有希望成功实现各种类型的创新。时机选择至关重要:GDP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凸显、大规模固定投资回报下滑,面对所有这些问题,中国必须找到提升生产率的出路。创新,是保障这一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关键。1创新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和分析方式。一种常见方法是考察其新颖性(模仿、发明或创新)。另一种方法则是考察创新活动的类型(流程、产品、营销、组织创新),参见《奥

14、斯陆手册》,OECD,2005年11月。有的研究者主要关注创新的颠覆性。《颠覆性创新与持续性创新》,参见ClaytonChristensen,《创新者的解答(TheInnovator’sSolution)》,2003年。我们在本文中使用广义的创新定义:企业通过推出新的产品和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