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年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年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ID:42383354

大小:5.05 MB

页数:145页

时间:2019-09-14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年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1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年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2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年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3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年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4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年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北山煤矿90万吨年新井通风与安全设计(含全套CAD图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第145页一般部分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第145页全套CAD图纸,联系153893706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交通位置矿井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北约18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乌金山镇。该矿南至榆次火车站约19km,西至鸣李火车站17km,西北距太原市20km,榆罕公路从矿井西北外围经过,矿井内有公路直通榆次区,交通较为便利。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第145页1.1.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北边缘,地处中低山地带。沟谷纵横;地形极其复杂。最高点位于矿区黑沙沟北部之东梁,海拔标同为1309.32m,最低点

2、位于杜家山村北,海拔标高为980.00m,最大相对高程329.32m。1.1.3.矿区气候条件矿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干旱、多风、少雨(雪),夏秋雨水较多,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平均降雨量为410.40毫m,年平均蒸发量为1598.42mm。年平均地面最高温度31.2℃,年平均地面最低温度1.6℃。霜冻期一般为头年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无霜期18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90cm。风速最大10级,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数约26天。根据《山西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榆次区属Ⅶ度区。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第145页1.1.4.矿区经济概况本区以农业为主,其次

3、为开采业、制造业。煤炭工业在当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适度发展煤炭工业为繁荣地区经济发挥重要的作用。矿井建设所需的建材,如砖瓦、水泥、石料、砂子等当地可以满足供应,钢材、木材需由外地调进。1.1.5.现有水源、电源情况(一)水源条件根据现有资料和矿井生产能力以及矿井用水特点,本设计水源采用井下排水和深井供水相结合。矿井升级改造后,预计井下正常涌水量为50m3/d,经处理后可作为地面及井下生产和消防水源。在工业场地有一眼深井,日涌水量600m3,作为矿井生活和消防水源。因此矿井供水有保障。(二)电源条件矿井扩建后,在矿井地面新设35kV变电站一座,装机容量为2×3150kVA。本矿两回3

4、5kV电源,一回引自峪口35kV变电站,另一回引自北郊110KV变电站的35kV母线,送电距离分别为6km和14km。1.2井田地质特征1.2.1.地质构造及煤层(一)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井田内出露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井田内赋存的地层主要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地层。据山西煤田地质勘探一队《山西省榆次北山煤矿详查勘探地质报告说明书》,结合矿井生产的地质资料,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中奥陶统峰峰组(O2f)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第14

5、5页本组地层区内没有出露,仅4个钻孔(1号、8号、9号、12号)揭露该组地层,揭露厚度为5.27m-41.39m。岩性为深灰色石灰岩,致密坚硬,裂隙普遍发育,大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含星散状黄铁矿,在该组侵蚀面上岩石颜色多为褐色、黄色。2)中石炭统本溪组(C2b)本组地层岩性下部为铝土质泥岩及灰黑色泥岩,含星散状黄铁矿,上部为灰黑色泥岩及一层海相石灰岩,深灰色,质纯,性脆,具裂隙,充填方解石脉,厚度在1.50m-2.10m之间,平均1.78m。泥岩中多含化石,本组地层厚12.15m-30.35m,平均厚22.05m,厚度变化大致为东西两边薄,中间厚的趋势,本组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

6、接触关系。3)上石炭统太原组(C3t)该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地层,岩性主要为四层石灰岩或泥灰岩、泥岩、砂岩及煤层所组成,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地层厚度31.21-195.05m,平均厚度为101.17m,总体呈西厚东薄的趋势,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沉积特征,本组可划分为上、中、下三段,现分述如下:(1)下段(C3t1):从K1砂岩底界到K2石灰岩底,厚度平均为56.73m。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及灰岩等,发育有15、15下号两层煤,稳定可采,是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由下至上各岩层分述如下:K1砂岩:灰色中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碎片,局部为细砂岩。厚度在0.55m-11

7、.55m之间,平均为5.47m。整合接触于本溪组地层之上。泥岩、砂质泥岩:主要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夹炭质泥岩及不可采煤线,煤线附近为中砂岩,顶部为粉砂岩。厚度在5.20m-14.98m,平均为11.27m。砂岩、灰岩:主要由灰、深灰色砂岩组成。从下至上颗粒逐渐变细,局部为灰色石灰岩。厚度在0.60m-21.10m之间,平均为6.04m。泥岩、砂质泥岩: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夹煤线均为不可采,上部局部相变为细砂岩。含有16号煤层,厚度为0.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