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72237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4
《2014高考备考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潍坊市高三政治第一次学科素质教育教学策略研讨会交流材料2014年高三复习备考经验总结昌乐及第中学李江王莹2014.1062014年高考中,我校文综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认可。成绩的取得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离不开市县教科院正确指引和悉心帮助。借此机会,我们把文科综合备考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的批评指正!2014年是改革元年。2014年山东新高考,语数英三科只是作了微调,而文科综合科则可谓大变脸,既有分值的增加也有考查内容的变化。因此,文科综合无疑就是2014年高三文科备考的关键。学校领导在第一时间
2、明确了这一思路,把文科综合备考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在师生中营造“成也文综,败也文综”的氛围。基于这一理念,政治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研究高考动向,发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作用《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考试说明》是教学的主导。整个高三备考阶段都离不开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研究。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始终紧扣《考试说明》,按部就班地讲好讲清每一个考点涉及的课本知识,力求把握主干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中的关键信息;哪个考点讲是什么,哪个考点讲为什么,哪个考点讲怎么样,可能怎么用怎么考,和最新重大的什么
3、时政材料结合,易错易混淆的有哪些,有什么区别,所有这些都通过不同方式向学生交待清楚。第一轮次复习中,我们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新的《考试说明》下发之前参考上一年度的,考试说明具有相对稳定性)进行知识梳理,依次将四本必修教材的考点梳理完毕并辅之以针对性的练习检测,重在打牢基础;第二轮是对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宏观的知识架构,同时加强综合性训练,重在能力提升;第三轮是强化训练,拾遗补缺,做好个别指导,重在效果巩固。我们在高三备考中注意每一年度《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认真研读2014年的山东省《考试说明》就会发现其中的“变”
4、:1.2014年山东文综考试模式变化。分值为300分,政治学科,取消选修模块,100分,I卷12个选择题,48分,II卷两个大题,52分。2.2014年变化的考点必修模块原考点变化考点必修一经济生活(变化考点6个)第十课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第十课⑴实现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修二政治生活(变化考点4个)删除2个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新增2
5、个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必修三文化生活(变化考点8个)删除考点4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新增考点4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6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无变化3.“题型示例”共有两大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2014年题型示例,政治例题18道(选择题14道,非选择题4道)。(1)选择题部分最大的变化取消了计算题、考曲线题,必修一、二、四个4个,
6、必修三2个,文化生活选择题最少。(2)非选择题部分政治4道必修,21题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8题,答案几乎找不到课本原话,时政语言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基于对以上《考试说明》变化的把握,我们及时调整了复习计划与策略,以此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从最终结果看,今年山东文综高考选择题,既没有出现山东卷连续多年一直考查的曲线题,也没有全国卷连续多年考查的计算题。所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研究高考动向,有事半功倍之效。二、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构建体系,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纵观近几年高考山东卷和全国新课标卷可以发现,高考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
7、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为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坚持以本为本,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必修1-4),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扎实掌握高考考点。具体来说,一是狠抓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事实的夯实,把这些变成小题目的形式,加以分解细化和落实。二是狠抓重点难点热点突破,讲细讲透,落实到位。三是重视总结、归类和比较,重视方法、规律性东西的总结和运用。四是重视知识联系的挖掘、梳理,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由点、线、面组成的知
8、识网络,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使学习的知识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